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下课禁言 学生只好打手势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07:12 华商晨报

  晨报大连讯(记者 录洋)小学,正是孩子爱说爱笑童言无忌的时候,然而一条不许在走廊内说话的规定,逼得孩子们只能靠递纸条、打手势进行交流。

  昨日,记者就这个特殊的规定进行了采访。

  孩子们严遵“禁言令”

  大连市经济开发区某小学规定:下课时在教室可以小声说话,在走廊里不准说话。据说,这在1993年建校起就被立为规矩。

  规定被严格地执行着,哪个班级下课时最静就是最好的。

  为了不“破戒”,养成习惯的小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在教室和走廊里一语不发。

  终于,该校的一名教师忍不住了,他成了学校第一个站到媒体面前发表看法的老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打手势、传纸条成了学生下课后的交流方式。”

  “发现学生讲话不仅扣分,班级的流动红旗也没了,甚至还罚学生跑步什么的。”这位教师说,教育心理学把语言和抽象思维归为智力的高级层面,而小学正是孩子语言天分快速发展的时期,“走廊莫言”可能会限制孩子的个性发展。

  家长、专家反对“禁言令”

  对学校做法最为反感和忧虑的要算是学生家长了,一位家长还将这种不满情绪“发泄”到了互联网上。

  该校的教导处主任也耳闻到这件事情,但她觉得家长可能极端地误解了校规:“《小学生守则》提出,小学生必须遵守学校的规定,而且这个规定是学校长期摸索出来的合理的规定。”

  对此,家长另有说法,错误的校规是误人子弟,2004年教育部新修订并发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尽显人性化理念,找不出一条束缚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定。

  来自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专家的观点是,学校的做法错误!小学是孩子个性张扬的时候,又是充分发掘语言天分的关键时期,应该让孩子在阳光下尽情地奔跑,而不是束缚。

  校方:要深入调查此事

  该校教导主任则一再强调,不是不让学生说话,在教室里可以小声说活,这是公德教育的一部分。她表示,“这种规定影响不到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课堂上和回家交流就足够了。”

  当记者把来自各方面的倒“楼内禁言令”的意见反映给校长时,他很吃惊,他说,走廊内小声说话的规定是有的,但学校从未规定走廊内不许说话。他表示,可能是个别老师在贯彻时走了极端,学校将要深入调查此事。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