簋街15名幼童卖花到天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09:52 北京日报 | ||||||||
时间:14日晚上21点30分。地点:簋街。四五级寒风吹得街两旁的红灯笼左右摇摆,火锅店的玻璃蒙上了一层厚厚的蒸气。一个十来岁的男孩突然跳入视野。小男孩左手缩在袖子里,右手拿着一把玫瑰,眼睛四处寻觅着。这些小孩就是卖花童,簋街上有15个,从晚上到次日凌晨,5元一枝的花要卖够125元,才能从老板那儿拿到10元钱。这是簋街两瓶啤酒的价钱。
22点30分,笔者跟住一个卖花的小男孩。 一辆捷达车在“手擀面”门口停住,下来一对青年男女。小男孩急忙跑过去:“大哥,给漂亮的姐姐买枝花吧?”“多少钱?”小伙子问。“5块钱一朵。”小伙子伸手去掏钱,姑娘急忙拦住:“我们不要,你上别处卖去。”小男孩转了一圈,卖出一枝花。 小男孩脚步轻快,在前面一路小跑,笔者紧随其后。半个钟头工夫,绕了簋街一圈。其间,小男孩进了15家饭馆,卖出4枝玫瑰,收入20元。第二圈下来,小男孩卖出了8枝玫瑰。此时笔者的腿已被小家伙遛得不听使唤了,只好把他叫住。 “大哥,什么事儿?”笔者给了小男孩10元钱,借机跟他聊起来。小男孩今年12岁,小学没毕业就过来了。另外几个卖花的孩子都是他老乡。他们每天晚上8点过来“上班”,一直到凌晨5点才收工。 说话间,又来了一个卖花的小男孩。正跟笔者聊天的小男孩说:“这是我弟弟。大哥,我得赶紧卖花去,还有一大把没卖出去呢!没时间跟你说话了。”说完,领着弟弟向远处跑去。 0点30分,簋街上的人开始多起来。风停了,天还是很冷。卖花的孩子们在饭馆间跑来跑去,不敢有一丝懈怠。 笔者追上“弟弟”。“弟弟”穿件羽绒服,衣服上斑斑点点,很长时间没洗了,左肩膀的地方裂了一个半尺多长的口子。他是6个卖花儿童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只有10岁。 可能是年龄小的缘故,“弟弟”说话毫无遮拦,有问必答。“我们总共是15个小孩儿,都是给老板干活儿的。每人每天要卖25枝花,交给老板125块钱后可以挣到10块钱工资,卖得多了有奖励,卖得少就扣钱。” “弟弟”说,他哥差不多能完成任务;自己则是“销售业绩”最差的一位,每天也就卖五六十块钱;最好的是一位14岁小姑娘,干这行已经三四年了,能说会道,最多一晚能卖500多块。 “弟弟”手中的玫瑰有30厘米长,花朵比花店中的玫瑰小了一半以上。花卉市场的花贩子说:“这都是我们的处理货,一支两三毛钱到头了。”笔者算了笔账:按每个孩子每天卖100元计算,刨去工资等开支,幕后老板的日收入至少在千元以上。 凌晨1时20分,笔者又碰见“弟弟”。“你们住哪儿?”弟弟说:“三元桥那边,老板租的平房,地上铺的木板,我们都挤在一块儿。每天天黑以后,我哥用自行车给我带过来。” “夜里卖这么长时间的花,不饿吗?”弟弟拿袖子抹了一下鼻涕:“饿,找便宜的吃,一般就是一个煎饼,好的时候来碗面条。”“那你困吗?”“刚来的时候也不行,晚上老犯困,有一回坐在地上靠着大树就睡着了,现在已经习惯了。” 笔者花5元钱买了“弟弟”一枝鲜花,“弟弟”高兴地走了,继续挨门卖花。 离开簋街已经是次日凌晨2点多了,本应该进入甜蜜梦乡的孩子们还在大街上转悠。“给漂亮姐姐买枝花吧。”风还在不断地把稚气的声音传到簋街的各个角落。吴志勇网络编辑:刘春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