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校园里无“小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10:14 温州都市报

  都市热线

  本报昨日刊登《调查:小学校园里的“小”事》一文后,有近80位读者打进热线或通过QQ参与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调查的所有家长都认为学校对学生在校的意外受伤负有责任,其中35%的家长认为学校应负全部责任(见图表);对于学生的家庭作业家长要不要管,80%认为家长当然要管好自己孩子的家庭作业,18.75%认为老师和家长要共同监督孩
子的作业,只有一位家长表示自己不管,全部交给老师;关于沟通问题,只有25%的家长说与老师有经常沟通。

  参与调查的绝大部分是35至45岁的学生家长,占总数的80%,其余15%为教师,5%为学生。 老师意见:希望家长监督孩子的家庭作业

  市区某小学几位老师:现在做老师压力很大,如果一味地对老师要求太高,是不实际的,不能把全部责任推给老师。老师也是凡人,有家庭和工作,班级里50多位学生,不可能仔细地照顾到每个学生,对于家庭作业,希望家长一定要起监督作用,要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教育人士:教育者不是监护者

  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大部分家长都认为,这样就是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学校要对孩子负起全部责任。记者采访了我市多位教育界人士,他们认为,教育者不是监护者,学生在学校“出事”,不能把所有责任一股脑儿都推给学校,学校和教师不应该承担那些无法预计的意外。而对于孩子的作业问题,老师固然要负起大部分的责任,但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才能使老师的工作顺利进行。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父母舍不得打也舍不得骂,造成了小孩子在学校也像在家里一样,想要别人都来让着自己,或者是对于老师的话不理不听,家长要注意多对小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因为一个人将来要适应社会上的竞争,必然要学会让步与承受挫折,一味的纵容与溺爱只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家长声音:希望老师对学生关心再多一点

  沈女士:我儿子在市区某小学上4年级,学习挺好,但我从他的学习中也发现不少问题:首先就是作业问题,教育部门年年说减负,到了学校好像就行不通了,作业量实在太多了,放学回家开始做,晚上写作业一般要到9点。他们的每课一练、同步、ABC卷,太多了。作业完成了,还得家长改、签字,老师几乎不改作业。我觉得要让学生减负落到实处,老师应该对学生更多一点关心。

  陈女士等三位家长:开学到现在,老师从没给我们的孩子批改过家庭作业,都要家长自己抽空来改,有时是让班长来改。我觉得这是老师工作不负责的表现。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家庭作业负起责任,怎么能放手不管呢?

  李先生:我的儿子读小学时,我和老师的沟通也不多,有时候老师会觉得你这个家长怎么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其实我也很无奈,因为太忙了,没有时间去学校找老师。我倒希望老师能够主动来家访,多把孩子的情况告诉我们,我们再加以配合。

  林女士等两位家长:在学校门口有许多不良青年,有些是学校开除的学生,他们就报复学校,老敲诈同学。学生安全受危险,家长只得每天都接送孩子。这样的现象,学校也得多管管。如是孩子不对责任不能推给老师

  李女士:去年我儿子上初中打球伤到同学,老师从中协调,双方家长一起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话,我上门送营养品给那位受伤的同学,他的医药费我们全报销,对方家长对我们也很客气。最后,对方家长还把学校里赔过来的保险费还给我们。像这种在学校受伤的情况,是自己的孩子不对,就不能全推给老师。只要老师从中协调好,双方家长自己协商就行。 律师说法:家长应负起“监护”责任

  浙江嘉瑞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黄跃君认为,学校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责任,但是,学校不具有对学生“监护”的责任,所以,在学校确无过错的情况下,学生因行为不当而对自己造成伤害,其主要责任要由有“监护权”的家长来负;如果因其他孩子的不当行为给自己的孩子造成伤害,“肇事”孩子的家长才是诉讼的对象。 调查后记:“小事”其实都是“大事” 从来电中我们可以听出,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非常关注。而校园里的事情,从孩子不做作业,到学生打架,诸如此类各种各样的“小”事其实都是家长和老师心里的“大事”。我们从老师和家长们热切的声音中得到一个讯息:双方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也许很多事情,大家只要坐下来,心平气和,多加以沟通,校园里便会少很多令人烦心的“小”事。张晓黄云峰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