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是晴是雨一头雾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13:07 新闻晚报

  张小姐是个“网虫”又是个旅游爱好者,每次出行总要天气“先行”,她习惯在网上查询当地天气情况,可是查到的信息往往与实际情况出入很大,常常让她“吃药”。

  为了验证张小姐的话,记者随即点击了十余家商业网站,发现即使是上海当天的天气预报,各网站发布的消息也和上海中心气象台的权威说法出入颇大,最明显的是温度忽高忽低,有时误差竟达到5℃以上。

  网站转载走“捷径”

  记者通过网络查询发现,除了全国及各地区的气象信息网外,在一些提供天气预报服务的商业网站和各大门户网站都可以查到当天全国各大城市的天气预报,但是对天气的描述却大相径庭。

  如以昨天本市天气为例,一网站预报15日天气晴好,温度在9℃———16℃,另一网站却表示15日全天有雨,温度11℃———15℃。

  一名网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天气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现在大大小小的网站都提供了查询天气的服务。但是,由于直接与上海中心气象台联系获得气象信息需要签订合同甚至付费,部分网站因此选择“走捷径”,从其它大众媒体甚至别的网站上转载。

  但由于各网站转载的渠道不同,被转载媒体的更新速度也不同,再加上各网站的更新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就造成各网站气象信息更新的时间差,有时信息会显得较为滞后。

  经营性网站需“买单”

  上海中心气象台服务联络部负责人王坚捍告诉记者,目前网站发布气象消息很普遍,按照《气象法》有关规定,上海中心气象台通过本市媒体发布当天和明天两天气象预报,这是公众服务,是免费的;但对那些经营性网站来说,是付费服务,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网站都与气象台没有业务往来。

  由于气象消息变化很大,而众多网站从反应相对滞后的平面媒体甚至其它网站上“二次转载”而来,两个时间差,出现滞后或误差也在所难免了。

  气象部门对上述现象深感棘手,但如按照《气象法》有关规定予以追究,一则费时费力,二则对网站管理的法规尚不健全等等。

  建议搭建权威性平台

  由于气象专业性较强,其专业语言生涩难懂,而目前时效性较强的网站,发布气象消息绝大多数渠道不正。因此有市民提议,鉴于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天气预报,有关部门能否在网上设一个通俗易懂、并具有权威性的平台,供市民浏览。现在市民可以通过中国气象网,上海气象公众网(http://www.china121.com)等官方网站查询到最新的权威天气信息。作者:晚报记者杨志洪王楠 制图邬思蓓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