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第三只手”到底黑在哪儿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13:36 海峡网-厦门晚报

  反扒高人为你分析在厦活动的各地扒手的“流派”

  一名青年扒手活跃在文化宫公交站点附近,有时是手拿报纸或手提袋作掩护,有时竟然背着小孩子作掩护,频频向正准备上车的乘客伸出“第三只手”。

  据反扒大队“资深反扒”海哥介绍,以小孩作为掩护伺机行窃,是近期出现的新情况
,这类扒手一般都来自西部某地。目前活跃在厦门的扒手,85%以上都是外地流窜而来的,“本土扒手”还不到15%。近期市民尤其要注意的是“哑巴扒手”。“哑巴扒手”年龄幼小,且以女孩居多,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警惕。

  市公安局反扒大队的“资深反扒”海哥有着10多年的反扒经历,栽在他手中的扒手不计其数。昨日,他向记者详细分析了“第三只手”的种种情况。

  “车扒”与“地扒”随机转换

  反扒大队每月抓获的扒手一般都有一二十人,多的时候有30多名。根据近期的破案情况来看,来自江西的余干和永新、贵州的松桃和云岩,以及广西、四川等地的居多,这些人大多以老乡关系结成团伙,有的是在租房里互相遇上,“臭味相投”而组成一帮。

  有市民听说扒手分为“车扒”与“地扒”,那么,“车扒”与“地扒”是否相对固定?对此,“资深反扒”海哥说,并不固定,“车扒”与“地扒”会随机转换,当车上打击比较严时,“车扒”就会从车上撤下来,进入到公交站点、商场、菜市场等人流量密集的地方继续伸出“第三只手”,摇身一变成为“地扒”。反过来,“地扒”也可能随时变成“车扒”。

  扒手最活跃的地方

  “车扒”作案较多的线路还不少,30路、10路、22路、19路、45路公交车以及525、526中巴等线路,由于路线较长、乘客人数较多而成为“车扒”喜欢的线路。而“地扒”最活跃之处当属SM广场公交站点、富环大厦公交站点、吕厝大转盘一带,还有文灶站、思北站、电子城站、新村站等地段。有一次,反扒大队队员们沿湖滨南路走了一趟,发现沿线好几个公交站点都分布着扒手。

  本土扒手不好混

  厦门的“本土扒手”基本上都是年龄较大的,一般在40岁至60岁之间,这些人靠扒窃为生,已经不习惯靠正当劳动谋生了,相当一些人已经是“三进宫”甚至是“五进宫”、“六进宫”的“老油条”了。但总的来说,“本土扒手”对市民的威胁不是最大的,因为反扒队员对他们知根知底,他们不敢贸然出手,一般都要等到有十拿九稳的机会才出手。

  讲究配合的扒手最难防

  有人堵门有人盯梢有人掩护

  无论是“车扒”还是“地扒”,都很讲究“配合”。从以下几个场景就可窥一斑。

  场景一:11月14日中午11点多,市民林小姐在莲坂公交站点候车,一辆开往会展中心的公交车刚一抵达,林小姐和在站点守候的十几名乘客一拥而上,但第一个上车的年轻人却堵在车门口,用半生不熟的话一个劲儿地向司机发问:“师傅,这辆车到集美吗?不到哇,那可以到厦门大桥吗?”就这样,后面的乘客都上不了车,急得推推挤挤。林小姐觉得后面一个男的一直在挤着她,但忙乱之中也顾不上防备。等那个问路的男子回头挤下了车,林小姐和其他乘客才得以上车。但等站稳之后一摸挎包,发现挎包拉链已被人弄开,手机和钱包不知去向。

  反扒大队的海哥分析说,前面那个问路的年轻人很可能跟扒手是一伙的,他其实是既知道路,也认识字的,利用问路的方式,一方面是拖住司机,不让公交车前行,另一方面是把要上车的乘客堵在车门外,借此为同伙创造行窃的良机。

  “车扒”在行窃时的配合是非常密切的,一般都有两名窃贼在同一辆车上配合行动,有时候还是一男一女,男的背双肩包,女的背帆布大挎包作掩护。“车扒”往往把目标锁定在女乘客身上,一前一后把女乘客夹在中间,一人掩护,在一边挨挨挤挤,或是在下车门前将欲下车的乘客顶在身后,另一人则借机下手。有的扒手不带任何工具,“赤手空拳”行窃,有的还会运用夹子、刀片、剪刀、铁钉等工具作案。他们能以很快的速度,把乘客挎包或背包的拉链捅开,或是用刀片把包割开、划开。因此,乘客在车上时,如果感觉无缘无故被人碰一下、撞一下,或是特别拥挤的时候,就要特别小心了。最好把包抱在胸前,把手机拿在手上,尽量把财物放在视线范围之内。

  场景二:11月11日下午4时许,孔先生在台湾街与吕岭路交界路口,亲眼见到一名10来岁的小男孩,尾随在一名身背挎包的女士身后,已伸手掀开了女士的挎包,但女士只顾走路,毫无知觉。孔先生路见不平一声吼:“抓小偷!”并追上正在行窃的小男孩,大声叱责。正在此时,路边突然窜出两个壮汉,一左一右向孔先生围了过来,恶狠狠地说:“谁要你多管闲事?”小男孩借机溜走。孔先生说,幸亏当时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要是在晚上,这帮人肯定会对他大打出手的。

  扒手扮贵宾从容不迫

  “职业扒手”更舍得投入,他们乘飞机赶投洽会,买票看天王演唱会,寻隙下手

  人流量较为集中的大型场合,往往也是扒手相对集中之地。每次大型活动,都会抓到一些扒手。比如,上个月举行的“刘德华厦门演唱会”,短短两三个小时,反扒大队抓到的扒手就多达10名,有从福州、晋江、石狮赶来的,还有从广州赶来的,有的扒手还花钱买门票进场。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那天晚上,我市在会展中心燃放烟花,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有5名扒手落网。而且,反扒队员这边在抓扒手,那边就又有市民在喊手机、钱包被偷。

  更有甚者,在厦门“九八”投洽会期间,还有从深圳乘飞机到厦门来“赶场”的“职业扒手”,西装革履,打扮得宛如客商。

  “资深反扒”海哥说,有一次“九八”投洽会期间,他带了多名反扒队员在展馆区巡查。这时,一名客商指着一名西装革履的男子说,刚才这名男子试图偷东西,被发现才没偷成。看对方的派头,不仅西装笔挺,而且佩戴着贵宾胸卡,手上还戴着名贵戒指,看上去完全像个参展客商。海哥没有贸然行动,而是一路跟踪观察,不动声色,并布置反扒队员采取行动,侦察到了对方另外3个同伙。

  那名“西装”正准备下手时,海哥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出示了证件,并要求对方出示身份证。假客商满不在乎地晃了一下身份证,海哥已经发现,对方身份证上的名字与他胸前佩戴的“贵宾证”上的名字并不一致,“假客商”一下子露馅了。

  此时,“假客商”的手机响了,他不顾海哥的制止,接通了电话,并用土话通知同伙:“我被公安抓了。”海哥果断通知其他反扒队员一并采取行动,一举将这个4人扒窃团伙全部抓获。

  “我真的非常佩服你们!”“假客商”对海哥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来自湖南祁阳的扒窃团伙,在全国各地许多地方行窃,从来没有失手过,想不到刚坐飞机从深圳赶来厦门,当天就在厦门落网了。

  海哥从“假客商”的身上搜出了一份详细的记录单,单上列出了全国各地举行的大型活动,有广交会、东莞美食节、大连服装节,还有北京、上海等地的多个大型活动,后面附注了详细的活动时间表,这伙“假客商”就是依据这些大型活动制定出了详细的“行窃日程表”。海哥在这份表上看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活动后面均已打上了勾,只剩下厦门及郑州两个地方还没来得及打勾。

  反扒大队随后在“假客商”的租住地查获了大量赃物。经审查,这个团伙在短短一个上午的时间内,已经作案6起,一般采取“拎包”的方式,偷走参展客商的大量财物,有手机、照相机、钱包、现金等,涉案金额近2万元。

  记者 张华 彭建文

  (厦门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