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循环经济待发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9日07:57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 薛秀颖

  这次全国百强城市综合实力测评,我市环境指数只有2.279,不仅在“百强前十”中居末位,就是在前20名中也仅排在第17位。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有关负责人认为,这次测评时,环境指数选取的都
是三废综合利用产值、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硬件指标。哈尔滨在这个项目上指数偏低,显然是由于投入不足带来的环境设施建设滞后。

  昨天,

  历史欠账让硬件难“硬”

  国家统计局在这次测评时选取的是2003年全年数据。这一年的哈尔滨,环境设施是什么状况?

  首先是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缺口过大。据介绍,我市市区每天排出生活污水100万吨左右。直到去年底,全市只有一座文昌污水处理厂,两期工程处理能力加起来为每天32.5万吨,且其中只有半数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排放标准。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更显不足。我市市区日产生活垃圾3500吨,去年以前全市只有岁宝垃圾发电厂能进行每天200余吨的无害化处理,处理率为5.7%,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倒数第二。其余3000多吨生活垃圾都在市内6个简易填埋场被简单填埋了。

  绿化,我市也无优势可言。市统计局统计,去年我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为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平方米,与上世纪90年代国家确定的人均园林绿地面积9平方米小康标准尚有一定距离。

  这些现象都是资金匮乏造成的。据市政部门介绍,长期以来,我市城市基础设施一直延续政府统建统管、统借统还的方式进行建设。久而久之,政府包袱越来越重,建设资金紧缺与城市发展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今天,

  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

  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环保部门,还是市政、供排水部门的有关负责人都有这样一个共识:我市去年的环境硬件指标的确拖了综合实力的“后腿”,但今年的情况绝不会是这样。因为,新的投融资模式———政府组织、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使我市环境设施建设摆脱了资金瓶颈而提速。

  当年,文昌污水处理厂建设因资金紧张而旷日持久。而今年,在BOT模式运作下,我市第二座污水处理厂———太平污水处理厂当年就完成了土建主体工程。这个由清华同方(哈尔滨)水务有限公司投资3.3亿元建设的项目,明年即可竣工投入使用,日处理生活污水32.5万吨。文昌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竣工后,我市的生活污水处理率将一步超过60%。按照这一运作模式,我市近期还将在何家沟和松北各建一个污水处理厂,使污水处理率达到80%。

  为改变垃圾处理落后的状况,市委、市政府依托生活垃圾收费政策,以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方式,筹划了三座大型无害化处理厂。第一座———向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引水、修路、筑排洪沟、埋导流管、铺防渗膜等所有工程,在财政没投入1分钱的情况下,于本月按期投入使用,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西南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也开工建设,预计明年10月末投入使用。与此同时,第三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松北垃圾场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计划明年开工建设。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称,这三座垃圾处理场全部建成后,我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跃升到85%以上,在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中将由倒第二一步迈到前列。

  明天,

  循环经济任重道远

  就在哈尔滨为缩短差距而奋力追赶的时候,新的挑战又出现了。

  据有关方面统计,2003年我国消耗了世界钢铁总产量的30%、水泥总产量的40%、煤炭总产量31%,实现的GDP却仅占世界的4%。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垃圾近20年来每年都以7%左右的速度增加,2000年全国668个城市生活垃圾总积存量达60亿吨以上,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垃圾围城”难题已刻不容缓。

  由此,强调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循环经济,已被国家纳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摆上了与知识经济同样重要的位置。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这次百强城市综合实力测评,环境指标体系中已将“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作为重要内容。上海、北京、深圳等环境指数较高的城市在这方面起步都比较早,已明确提出“不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GDP”,昔日的“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口号已变成“只有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北京市在2000年至2002年3年间,还以每年1000多万元的投入,建立了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已成体系。

  “废物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是记者在我市粉煤灰综合利用办公室采访时听到的一句话。据了解,我市的再生资源总量很大,目前除粉煤灰和废旧金属综合利用情况较好外,每年十余万吨的废纸、废弃塑料、废橡胶等再生资源因回收不好,不仅浪费严重,也污染、破坏了环境。市再生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张林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有关立法工作滞后于经济形势发展。他说,要发展循环经济,我市必须通过法律来鼓励和扶持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和项目,通过法律惩治浪费资源和粗放落后利用资源的企业和责任人。

  结合外地经验,专家们认为,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应是通过推广企业清洁生产和构建企业间的生态产业链,来促进工业污染控制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同时,要彻底转变GDP至上的发展观,在适当时机建立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的预警系统。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