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众院士扶危济困十年不留名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9日09:36 北京日报

  中关村街道住着121位院士,不少院士生活节俭,长年却以他人的名字扶危济困,捐资助学,不求回报。与社会上以捐助之名行炒作之实的现象比起来,群众打心眼儿里佩服这些德高望重的老院士们

  本报讯(记者贾晓燕梁凤鸣)抱着捐助的物品,面前一群记者围着,快门儿声不绝于耳……不少人捐助社会献爱心,却要报纸上有字、电台上有声、电视上有影。但在中关村,
一些老院士扶危济困、捐款捐物十多年,却始终不肯留下自己的一姓一名。

  中关村街道居住着121位院士,多年来,每逢街道搞募捐活动,不少院士都积极响应。几天前,技术科学部郑哲敏院士的老伴儿卢凤才在楼下遛弯儿,看到黄庄居委会工作人员高国平正在出黑板报。闲聊中,卢凤才得知海淀区正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第二天,卢凤才就代表郑哲敏院士和自己将1000元送到居委会。她说,当年国家出钱送她和老伴儿出国留学,现在政府有号召,他们夫妻应该响应。

  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说,院士中像郑哲敏院士夫妇这样热心公益事业的不在少数。科源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郭华则回忆,这些院士捐助社会少说也有10年了,捐款的数字累积起来是笔巨款。按照相关规定,捐款2000元以上的募捐者,居委会要在社区内公示。但昨天,记者翻遍了办事处各种捐助记录,却没有找到这些院士的名字。中关村街道民政科的傅彩丽说,这些院士生活都很节俭,但捐助社会从来都非常热心积极,不少人不愿出面,常常让自家的保姆代捐,所以根本没有办法查清楚到底有多少院士每年捐助社会。

  傅彩丽还讲了这样一件事:今年4月,为见义勇为募捐活动结束,街道刚按照规定公示名单,一个老院士就找上门来,非要把自己的名字拿下来,工作人员做半天工作,最后才同意把夫人的名字写上去,把自己的名字换下来。

  在所有的记录中,我们查到化学所的朱起鹤院士。他是我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科的带头人,平时生活相当俭朴,但年年捐款都少不了他的身影,而且每次都是千元以上。去年,朱老为内蒙古灾区捐款2000元。今年10月,听说为贫困地区群众募捐,又当即拿出5000元送到工作人员手中,而且说什么也不愿留下自己的名字。最后,由于工作人员要按规定给他开发票,朱老才答应写上老伴儿的名字。

  谈起现在社会上借捐助社会炒作自己的现象,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都露出一丝不屑。科春社区居委会的人员告诉我们,院士们热心公益,没有一个人图名图利。有一次,何祚庥院士和夫人庆承瑞捐了几十件衣物,他们从7层楼搬了两趟才搬完。看到面前崭新的毛衣、西服,再看看院士们身上朴素的穿着,大家打心眼儿里佩服这些德高望重的老院士们。

  丰碑无言

  梁凤鸣

  生活力求节俭,省下的钱捐助社会扶危济困,自己的一名一姓都不愿留下。十多年来,居住在中关村的院士们为社会树起一座道德丰碑。

  本月16日本报报道,一家医药公司承诺捐助中国红十字会,协议生效三年多,500万元捐款一分没给。想想也是,人民大会堂的仪式早已经结束了,“慈善大使”当上了,红十字勋章也戴上了,最最重要的是,报纸、电台、电视台的报道也已经铺天盖地宣传过了,一句话,目的既然达到了,说过的话不算数就不算数了。幸运的是,还有法律主持公道。

  以捐助为名,行炒作自己之实,这样的事现在太多了。给低保户捐助一桶油,要请记者;给贫困学生捐助书包文具,记者不来,活动不开始……变了味儿的捐助已经给纯洁高尚的扶危济困美德蒙上了一层阴影。正因为如此,才让人愈加钦佩中关村这些默默无闻的老院士。

  无庸讳言,人做事都是有目的的,院士们也不例外。院士们捐助给予,是希望能给贫者以温暖,给弱者以扶持。怀着这样的目的,自然就不会去计较个人得失。如果怀着商人心态,捐助尽管披上了“献爱心”的花衣服,但实际已成了一种投入,而投入自然就要牟利,至少不能亏本。丰碑无言,两者相较,做人的境界之高低就不言而喻了。网络编辑:刘春燕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