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讨薪,当“他虐”转向“自虐”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1日01:36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张 曦

  近年来,每当冬季来临,夹杂在阵阵寒流中的,还会有一种群体性声嘶力竭的呼喊:还我血汗钱!公众传媒用文绉绉的“讨薪”来称谓这种直白的利益诉求,尽管这种声音在很多时候都是嘶哑的。

  2004年的冬天同样不能例外,由讨薪引发的冲突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仅10月份,全国各地接连发生多起农民工讨薪所引发的冲突。北京30多名前来讨薪的农民工被80余名手持铁棍的男子围殴;沈阳7名民工因得不到工钱而吞食安眠药集体自杀;11月初,发生在广州市的“25名讨薪工人被毒打,甚至遭灭火器喷射干粉”的事经媒体曝光后,再一次惊动了总理;就在几天前,郑州的17名农民工在饥饿一整天后,集体走向了楼顶……

  讨薪话题依然强劲地冲击着中国公众的视野,而其背后的主角,则是一直处于中国经济生活甚至社会生活最边缘的农民工,这种极富中国特色的过渡性身份,曾让中国经济为之欣喜,为之感动,也为之烦恼。现在,更为之动容。

  今年,讨薪农民工的最后武器似乎依旧是走向“极端”,所不同的是,这种极端选择分明显露出由“他虐”向“自虐”转化的倾向。

  国人第一次意识到农民工工钱被拖欠的严重性,是在2000年冬季。当年,“民工全城围堵工头”的新闻,让人们见识了一个沉默群体的爆发;2001年,“民工绑架工头全家”的新闻成为这一年民工讨薪的标志性事件;然而,到了2002年,民工讨薪主题已经开始向“自虐”转移,“民工为讨薪以跳楼自杀相逼”等引起了广泛关注;2003年讨薪的关键词是村妇熊德明,她的一句大实话让讨薪进入中国最高决策层的视野;不想,2004的冬天依旧让很多农民工难熬。当楼顶、建筑架、安眠药等成为最后的选择,讨薪之局让中国社会已经无法回避。

  从“围堵”到“绑架”再到“跳楼”,应该承认,农民工的手段流于简单甚至粗暴,但也同样直白有力,细心人不难发现其间由“他虐”到“自虐”的微妙转折。这种转变“最起码意味着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大大提高了”,“他虐”犯法,“要坐牢的”;“自虐”呢?农民工尚且知道游走于法律的界内,他们的对手、他们的环境呢?农民工期待着怎样的回应?

  应该说,讨薪一开始只是个经济话题,反映出当下经济的某些领域如建筑业的不规范,但现在它显然已经超越了经济命题的范畴,成为充满纠葛与矛盾的社会问题,就像农民工自身的劳动关系一样复杂和特殊。解决它需要制度的保驾,更需要法律的护航。

  早在2001年,社会就开始向农民工呼吁:用法制手段解决拖欠问题。然而,这种主谓宾关系显然不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法制本身的不健全不说,由农民工去推动“法制解决”无异于痴人说梦。于是在2003年,“总理讨薪”入选了年度新闻词典。

  值得欣慰的是,总理帮忙讨工钱之后,一时在全国掀起了解决拖欠民工工钱的高潮。从政府部门、劳动部门到法律部门,也开始建立保障农民工经济权益的制度和法律法规,并且业已初见成果。

  2004年11月10日,《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该“办法”要求把工资直接发放给农民工本人,重罚恶意拖欠的建筑企业;同时,由国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将于12月1日起施行;另外,制定专门的《农民工权益保护法》的呼声也日甚。

  总理的每一次批示都让人激动不已,但应该指出,只有制度化、法制化下的公正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才能让总理真的省下心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