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08:27 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 ||||||||
本报记者 朱本召 周勇军 病从口入。食品安全与否,关系每个人的健康。但近几年来,被执法部门查出、被媒体披露的有毒、有害及假冒伪劣食品,几乎涉及所有食品种类,真是“举箸四顾,无不惊心”!确实,我们面临着非常可怕的食品信用危机。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确保食品安全?这已成为每个人最迫切的呼唤。
常德市作为国家首批5个“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自今年4月以来,已在蔬菜、米粉、肉类、纯净水4大行业产、销各个环节,开展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目前,该市市场肉品合格率达98%。今年1至10月,共检测菜样18万多份,农残不合格率仅为1.87%。 建档评级,全程监管 常德市建立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为食品安全筑起了一道“防火墙”,其主要内容如下: 建立经营档案,实行“清白”经营。依据产品的国家标准,建立包括原材料采购验收、生产台账、购销登记、索证索票、风险控制、包装标识、出厂检验等制度。对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各个程序,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详细的记录,有没有问题,查一查一目了然。如大米的生产加工,从田间的土壤到水源、种子、农药、化肥,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米粉生产对每批原粮都要检测;肉类质量管理制订了多达47项的规章制度,对生产、屠宰检疫、出厂检验等多个环节实行24小时驻场监管,甚至对运输工具都要求有消毒证明;蔬菜从基地认定、菜农生产过程监管、施药施肥台账到采摘上市检测,都有严格规范,包括禁止菜农施用剧毒高残农药,蔬菜不过农药施用间隔期不能采摘上市,给无公害基地菜农发放产销证等。 评定信用等级,并在网上公布。在常德市,某家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是否值得信赖,上网查一查就知道了。该市建起了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常德蔬菜网、常德市屠管办定点屠宰网、农产品价格信息网和市政府放心食品和信用体系建设网页已相继开通,这些网站或网页除定期发布优良产品信息、警示信息外,还将逐步把试点企业的基本情况、品牌特点、信用等级、违规查处情况等一一录入,供消费者参考。今年年底前,有关部门还将对所有试点企业进行指标考核、打分,结合行业协会的评价及消费者问卷调查,评出A、B、C、D四个信用等级,为消费者提供参考。 运用奖惩机制,促进良性循环。有关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经营档案的原始记录进行抽查,发现违规和弄虚作假行为,将严厉处分企业责任人和当事人;将严重违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假售假的失信企业列入黑名单,通过网站和新闻媒体予以曝光;对偶尔在食品安全方面违规的企业,给予警示和提醒,要求其自查自纠;而对长期守法、诚信度高的企业,给予大力宣传与政策优惠,同时积极倡导消费者购买安全放心食品,促进诚信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多方困扰,问题不少 但是,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近日在常德召开的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交流会上,一些与会者告诉记者,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全面建立,还受到多方面问题的困扰。 由于技术含量、资金规模要求不高,食品企业上马容易,目前食品行业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的问题。食品行业小作坊式的企业较多,场地狭小,手工生产,且多分布在城郊结合部等地带,线长面广,不便日常监管。食品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都还有待提高。生产者、经营者易受利益诱惑,铤而走险,违规操作;而很多消费者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只重价格,不重质量,不看合格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给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以可乘之机。企业之间起点不一,竞争不公;区域发展不平衡,存在“农村冲击城市”的现象。执法部门也存在执法不严、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和利益驱动的问题,一些单位只发证、收费,以罚代管,而且只盯着条件好的企业“下手”,对真正需要监管的“无油水”的企业则放任自流。 一位李姓食品企业经营者对记者说:“现在我们也面临两难选择。严格按标准正规经营,各方面的成本会大大增加,跟那些不合格产品去比,就没有了价格优势。”看来,要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让好的食品越卖越火,让不合格产品无人问津,最终销声匿迹,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