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个人负债50%较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06:02 深圳商报

  目前银行个人逾期还贷呈上升趋势,金融专家建议——

  个人负债50%较安全

  【本报讯】(深圳商报记者胡佩霞郝丽萍)近日,记者从几家银行获悉,个人信贷逾期还贷的比例已呈明显上升趋势。加息将加重过度负债者的还贷压力。金融专家呼吁,谨防
过度投资或投机,建议个人资产负债比例最好控制在50%以下。

  个人资债警戒线为60%

  企业应有科学合理的资产负债比例,个人也一样。深圳市商业银行旭飞支行行长姚嘉认为,个人负债比例最高不要超过60%。目前深圳不少人的负债比例已经超过这一警戒线,高达70%-80%。比如您购买60万的房子,房子首付2成贷款8成,那您的个人资产负债率就已达到60%。如果车也贷了款,负债比例就太高了。姚嘉说,个人贷款逾期率目前呈上升趋势。银行对过度投资和投机的行为已相当警惕。商铺按揭首期比例已上调至4成,一个人按揭1套以上房屋的行为被严控。由于银行间信息不透明,以及个人信息资料的不完善,致使个别人不顾风险钻空子借贷。

  设定负债比例应考虑加息因素

  有金融专家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加息周期,个人在设定负债比例时应充分考虑加息因素。

  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营业部副总经理高兴华给记者算过一笔账,以当前利息平均增加0.27个百分点计算,如果一套120平米的房子,按均价6000元左右计算,贷款60万,贷款期限20年,用等额本息法计算月供,加息后平均月供增加90元。他表示,现在每周都有两到三个年轻人按揭买大房子的案例被挡回,呼吁健康借贷消费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30至40岁是个人偿债能力高峰期

  高兴华个人认为,一般来讲个人负债比例控制在50%-60%之间较合理,设定在50%较安全。如何规划个人的负债比例,可根据三个方面的具体情况而定。首先要分析自己的年龄段。高兴华认为,个人负债比例可以看作一个抛物线。30岁以前和40岁以后,分别处在抛物线的上升和下降部分,个人负债比例均应设定在50%以下,30-40岁之间是抛物线的顶峰部分,负债比例可以设定在50-60%之间。道理很简单,30岁以前,上班时间短,资金和业务经验积累均较少,职业稳定性较差,同时该年龄段结婚生子的花销也不可小视。40岁以后,升迁机会降低,换岗难度增加,抗风险能力降低。30-40岁,则是一个职业生涯的黄金期,因而也是一个偿债能力的高峰期。

  其次,应考虑自身的技能状况。如果您有一技傍身,并且所掌握的技能属行情看涨、社会短缺型,您的个人负债比例可适当上调,但最好也不要超过70%。如果您所具有的技能属一般性社会技能,负债比例最好低于50%。

  第三,应根据当期和预期消费情况而定。当期消费是指每月的刚性支出,比如水电费、吃穿用度等,预期消费是指长远消费,比如买房、买车或投资生意等。一般来讲,您的当期消费在月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您的负债能力也就越小,反之则越大。比如您的月收入是1万元,当期消费约2000元,8000元用于预期消费,您的负债比例可设定得略高些,如果8000元是当期消费,2000元用于预期消费,显然您的还贷能力已经有限了,负债比例则应略低。

  高兴华认为,个人理财与企业理财一样,一定要有一个相当数量的现金流,以保证随时支付突发费用,这就是俗话说的以防万一。资金链断裂无论对企业还是对个人同样致命。

  金融债务比率是衡量家庭债务负担的指标,等于家庭债务余额与家庭可支配收入之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刘建昌撰文指出,根据各地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个人消费信贷余额计算,上海家庭债务比例高达155%,北京家庭债务比例达到122%。部分大城市的家庭债务比例已经超过了2003年美国的家庭债务比例115%。

  刘建昌指出,我国家庭债务的主体是以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按揭贷款为主的个人消费信贷。我国从1998年开始大规模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今年6月末已经超过17000亿元,比1998年扩大20多倍。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胡佩霞郝丽萍 发表评论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