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玉宝台特大爆炸、纵火、凶杀案始末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00:14 时代商报

  玉宝台特大爆炸、纵火、凶杀案始末———“建国以来辽沈大案回眸”系列报道之二阅读提示

  1974年,中国大地初露曙光。邓小平复出工作,“文化大革命”已有结束的迹象,人们对未来开始充满希望。就在这年12月20日凌晨,新民县大民屯公社玉宝台大队(现新民县大民屯镇玉宝台村)发生了一起系列爆炸、纵火、凶杀案。

  夜半:工作队房间一声巨响

  1974年12月19日,下乡知青于永昌、陈忠家接受了一个任务:奉大队治保主任之命在大队部看管六队社员白云山。

  白云山绰号白麻子(因长了一张麻脸),长得膀大腰圆,年近40岁,是个光棍汉。白云山的哥哥曾是大队党支部书记。生产队对他多少有些关照,远不像对别的社员管理得那么严格,因此他可以常到河边打鱼摸虾,对生产队的劳动也不那么热情,按当时的标准算不上好社员。

  就在这年年初,他哥哥被免去了大队书记职务,调到公社一个加工厂任一闲差,白云山的日子也就没有以前舒服了。这次他被看管的直接原因,是村里的一位妇女搞了一点所谓的迷信活动,被叫到大队部审查,审查期间她交代了曾与白云山有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在当年男人与女人有不正当的关系可不是小事,白云山因此被关到大队部审查。他可能感到这是一种羞辱,如果他的哥哥还在职,可能这样的事就不会发生了。在他看来,当书记的哥哥一被免职,人们就不拿他当回事了。白云山在这天晚上具体是怎么想的,现在已不得而知。但这天晚上他的思想斗争一定很激烈,因为就在这天晚上,他采取了一系列很残忍的手段,对这个社会进行了报复。

  在临睡前,一切都很平静。傍黑天时,白云山还求知青于永昌到供销社去买了一趟烟。于永昌拿着白云山给的两角钱,买了一盒一角七分的“双跃”烟,2分钱一盒的火柴,剩下一分钱,他交给了白云山。也就是这次买烟,后来给于永昌带来了不少不必要的牵连。

  晚9点左右,他们开始睡觉,他们睡在同一铺炕上,这两位知青把白云山夹在中间。两位知识青年很快睡着了,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身边的白云山却没有睡。按当时的话叫“阶级敌人还睁着眼”,他在酝酿着干坏事。

  接近午夜,白云山偷偷起来,溜回了家。他从家里取来镰刀、斧子和一瓶土制炸药,又赶回了大队部。当时大队部的西厢房里住着县里的工作队。他首先选择了对工作队下手。那时人们睡觉都夜不闭户,白云山摸到工作队门前,推开门把炸药瓶扔了进去。幸运的是,在他把门一推一关的瞬间,门板又把炸药瓶撞了回来,落在外屋的灶坑下。“轰”的一声巨响,灶台上了天,人却无恙。从这一声巨响开始,白云山开始了他一系列的作案,把玉宝台这个4000多口人的大村庄搅得天昏地暗。

  当晚:纵火、凶杀警报不断

  这一声巨响把两位知青震醒,他们马上想到了身边的白云山。用手一摸,炕上已经没人,他们知道大事不好。于永昌马上爬起来到工作队的房间去报告,却见工作队的外屋硝烟弥漫。他打开房门看到一位工作队的领导正紧张地拿着衣服当裤子往腿上套,却怎么也套不进去。这位领导慌了神,也分不清进来的是何许人,只是一个劲地喊:“别进来。”于永昌见无法汇报,只好拔腿又往治保主任家跑。当他敲着主任家的门,报告白云山跑了的时候,没想到的是,主任的老婆却隔着窗户告诉他,主任不在家。于永昌明明知道主任在家,但他老婆说不在,他也没办法。一时间,于永昌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知青于永昌四处找领导汇报之时,白云山正在大开杀戒。他先跑到揭发他有男女关系问题的那位妇女家,进门后抡起斧子,照着正在熟睡的仅一岁的孩子的脑袋就是一下子。可怜这个无辜的孩子,在睡梦中就一命呜呼了。在孩子的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里,他又窜出屋子,寻找下个目标。

  他来到了大队副书记家。在他心目中,这位副书记是他的仇人。因为这位副书记和他哥哥一同共过事。他认为哥哥的下台与此人有关。他骗开了房门,这位副书记一见是他半夜来家,就警觉地坐了起来。白云山二话没说,抽出斧子就朝这位书记砍去,这位书记用手一挡,斧子在他额头划了一个口子,血马上流了下来。下地开门的妻子见到这个情景,勇敢地冲了上去紧紧抱住白云山。白云山急忙甩开书记的妻子,夺门逃去。这位书记幸免于难。

  白云山并没就此罢手,相反,他已经杀红了眼。他趁着黑夜又摸到了第六生产队队长的家。第六生产队是他所在的队,队长难免与他有些磕磕碰碰,因此也成了他报复的对象。他进屋后,操起外屋的二尺钩(一种农具)冲进里屋。六队队长身单力薄,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他一钩下去,就把这位队长的胳膊打折了。当他再要下手时,队长家的孩子们采取了另一种方式来救父亲,他们齐齐给凶手跪下,求白云山饶了队长一命。白云山举着二尺钩,犹豫了一会,最终没有砸下来。这位队长捡回一条命。

  白云山结束了他的凶杀恶行。他来到了六队场院,当时虽秋收已过,但场院里还堆放着一大垛几十万斤的稻草。白云山一把火点燃了稻草垛,熊熊大火腾空而起,映红了半边天。这把火唤醒了沉睡中的玉宝台村民。———“失火了!”吼叫声此起彼伏,人们才知村子出大事了。

  救火:下乡知青扮演英雄角色

  吼叫声唤醒了在青年点熟睡的下乡知青们。几乎没有人命令,他们就一跃而起,扑向了火场。

  说实在的,玉宝台青年点的下乡知青以往在村民中的形象并不太好。他们一到晚上就非常活跃,干一些偷瓜拽枣、偷鸡摸狗的勾当,被当地村民戏称为“夜袭队”。虽然他们有这些劣迹,但他们还是第一批冲到火场。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30年前,在辽河平原的一个村庄里,发生了一起系列爆炸、纵火、凶杀案,恐怖气氛笼罩全村。此案当年被列为辽宁省第一号公案;30年后,当地人谈起此案仍然心有余悸。受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所制约,此案发生后媒体未予报道。日前,本报记者对案件的当事人进行了专访,对此案进行独家披露。

  也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年代。那时有着各式各样的活动,培养着大大小小的英雄,只有当了英雄,才能改变个人的命运,这种直白的方式吸引着年轻人去干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

  火势很猛,在极其落后的救火条件下,扑灭大火是徒劳的。但是人们在大火面前表现的不是救火的目的,而是争先表现一种无畏的精神。他们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口号,前仆后继地向火场扑去。他们的棉衣烧着了,头发烧焦了,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在烈火面前,他们可以称为英雄好汉,也彻底改变了村民对他们的印象。

  大火熄灭了,不是被扑灭的,而是这些稻草烧尽了。正在人们喘息之时,村外辽河滩上又燃起了一处大火。此时,大家才知道,是白云山在放火。白云山的恶行在村民中传开了,白云山的残忍让村民们感到恐惧。当时人们最关心的是,白云山现在在哪里?是不是还在杀人?恐慌笼罩着全村。

  救火很英勇的知青们马上被组织成巡逻队,他们拿着铁锹、棍棒,在村里担当起了巡视和搜捕的任务。这一举措对恐惧之极的村民来说是一剂镇静剂。

  随后,一切开始有序起来,公社及县里的公安人员也陆续赶到现场。但是白云山仍没有抓到。人们最担心的是,白云山如果一头扎进辽河的冰窟窿里,死不见尸,活不见影,那么玉宝台村民整个冬天心理上都不会安宁。捉不到白云山,人们就无法消除恐惧。而在方圆几十里的地面上,仅凭当时落后的抓捕手段,短时间内抓到他也确实是个难题。

  但事情很快就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天刚蒙蒙亮时,有人惊呼:白云山又来了!在通往大队部的土道上,确实影影绰绰有一个人在往大队部走。还真是白云山。只见他两臂环抱,一手拿着斧子,一手拿着镰刀,一边向大队部走,一边高声骂着:老子够本了!当路人确认这个人就是白云山时,他们马上惊叫着逃去,路上顿时变得空荡起来。而此时,担任巡逻的下乡知青王茂盛和海齐峰正路过此地。面对这么凶恶、没有人性的人,他们没有跑,而是拿着铁锹紧跟其后,准备找个机会上去把他抓住。此时,这3人形成一个三角形,在空荡荡的村道上行进。在快要到大队部时,闻风赶来的公安人员端着枪,喝令白云山站住放下凶器。

  白云山扔下刀斧,进了大队部,公安人员并没有扑倒他,怕他身上有爆炸物。白云山坐在大队部的炕上,与公安人员对峙。就在这时,王茂盛和海齐峰悄悄地摸到窗台下,打开窗户,一个猛虎捕食,把坐在炕上的凶犯扑倒。用今天的眼光看,这是一种最典型的见义勇为行为。

  罪犯被制服了。但公安人员突然发现,白云山口吐白沫,浑身抽搐。原来,白云山自知罪该当死,来大队部前已经服了农药。

  审判:春天的结局

  白云山自杀没有成功,在县医院里被抢救过来。不久,白云山因反革命报复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第二年的春天,审判大会在案发地举行。玉宝台的辽河大堤,是会场也是刑场,会场上人山人海,周围数万村民赶来观看。当白云山被押上会场时,人们注意到,他抬起头狠狠地环视了一下四周,他仇恨这个社会,也仇恨周围的一切。

  枪声响了,跪着的白云山一头栽倒在地,一切都完结了,玉宝台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春天,下乡知识青年开始大批返城。在这一年里,王茂盛、海齐峰、于永昌、陈忠家都被抽调回城,被分配到饮食、建筑等不同行业。今天,他们和他们这代人承受着同样的重负,大都下岗回家。当记者和他们谈起尘封30年的往事,他们仍有着当年的豪气。记者又看到了他们年轻时的影子。他们可能一辈子也没享受到丰裕的物质生活,但他们有着这一代人特有的精神财富。

  时代商报记者马铁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