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陶狗陶猪、鱼骨鸡骨、陶瓮陶灶……营城子汉墓考古进入室内整理阶段 千余件文物还原远古生活(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00:50 大连晚报
陶狗陶猪、鱼骨鸡骨、陶瓮陶灶……营城子汉墓考古进入室内整理阶段千余件文物还原远古生活(图)
  几十平方米的简易平房里,搭建着六七排木架,上千件散发着远古气息的陶器,静静地立在木架上。虽然经过文博工作者仔细的粘贴修复,陶器上依然可以看出明显的裂纹。“这些陶器要达到展出水平,还需要根据陶器表面颜色调出颜料,将裂纹勾平……”营城子汉墓考古工作站王成宇主任告诉记者,到今年10月,为期一年的营城子汉墓“抢救性发掘”的田野部分暂告一段落。现在,考古发掘进入室内整理阶段。随着2000余件文物出土,一个繁荣的汉代生活场景也逐渐出现在现代人的面前。特别是其中的鱼骨鸡骨、陶狗陶猪等文物,更是揭秘出大连人2000年前的生活细节。古代大连人注重细节美

  在文物仓库里,记者看到了大量的出土陶器。这些陶器大多造型拙朴,但是某些细节又很动人。一个陶瓮的盖子形似蜜桃,却又雕出波浪样的花瓣,而在花瓣尖上,赫然立着一只小巧精致的鸟。“其实每个盖子上都有3只鸟,惟有这一只保存得很完整。”此外,营城子汉墓里还发现了许多彩色陶器。最有价值的金质“十龙带扣”上共雕有10条栩栩如生的金龙,并有绿松石点缀,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珍品。两千年前养猪业发达

  一件出土于营城子砖室墓的陶猪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只陶猪慵懒地趴在地上,鼻大耳短,通体浑圆,背部鬃毛竖起。王主任介绍说,大连地区的先民们早已开始了猪的饲养,汉代时已经非常普及。在营城子汉墓出土文物中,曾发现许多猪骨,某些冥器上还用朱砂写着“豚”的字样。

  据了解,大连的许多远古遗址中,都有家猪的踪迹。距今5000多年前的大连小珠山二期文化遗址中,家猪的遗骸比较普遍;旅顺郭家村和长海广鹿岛吴家村也出土了6件陶猪艺术品,体形浑圆、丰腴,是家猪饲养业兴起的标志;西汉中、后期的墓葬中,普遍发现了盛放在陶盆中的猪脚,而且都是一套四只;到了东汉,墓中往往随葬陶猪。营城子汉墓已出土的陶猪多为母猪造型,是汉代养猪业发达的标志。专家研究证明,这种猪正是目前东北地区现存的黑猪的祖先。汉代时捕捞多在近海域

  营城子汉墓的随葬品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骨头,其中鱼骨最为吸引人。王主任说,这些骨头多为牙偏鱼的骨头,形体较大,每条都在5至10公斤间。如今在大连要想捕到这样大的牙偏鱼很不容易了。海里的鱼可以安然长到如此体形,说明大连虽然临海,但在汉时捕捞业却并不发达。

  王主任说,据推断,那时候的人应该多在近海捕捞。营城子出土的众多贝壳墓也证明了这一点。以贝壳为基本原料建造墓地是沿渤海地区特有现象,其材质可谓多种多样,有蚬子壳、蛎壳、鲍鱼壳、海螺壳等,作用主要为防潮。墓葬是当时生活的缩影

  “考古就是研究过去的东西。通过对不会说话的东西的分析,尽量接近当时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王成宇主任说,“所谓视死如生,根据已经发掘的180余座墓室,可以想像2000年前大连人的生活。这些墓室的主人,有的穷,有的富。墓葬主人的身份也形形色色,完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自然缩影……”

  王成宇告诉记者,漫长的室内整理工作很枯燥,时间需要两三年,甚至更久。而随着大量陶器碎片粘合成型,一个远古大连人的群体也逐渐从历史厚厚的黄尘中显示出来。那是我们所有大连人的根。图片说明:远古锅灶精美的缩小版。

  作者:文/图 首席记者 张晓帆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