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加大对农业的金融支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04:44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在整个国家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仍是“三农”问题,如何使农民这个最大的群体走向尽快致富不仅仅是农村问题,而且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问题。只有有了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中国实现全面小康、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才有真正的可能。随着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目前已经收到了一定成效。由于取消农业特产税和降低农业税税率,发放种粮补贴,再加上粮食增产、粮价上扬,2004年上半年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345元,增幅为16.1%,
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0.9%,同比加快8.4个百分点,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2.2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增收形势最好的一年。但是,由于对农村长期信贷投入不足,农户贷款难、农村资金外流等问题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农村基础设施严重短缺,道路交通、供电供水、教育文化、医疗卫生、邮电通讯、金融服务等条件远远低于城市水平,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依然低下。农村金融是保证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对于改善农村、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应建立以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合作金融机构为主、商业银行为辅的信贷支持体系,积极推动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三农”问题,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金融支持。一是加快农信改革步伐,发挥其对农业生产的主要支持作用。农信社具有点多、面广和贴近农民的先天优势,特别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县(市)以下机构网点的逐步收缩,农信社在支持农业生产发展中,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加大农信社对“三农”支持的力度,国家已经开始了对农信社的改革试点工作,出台优惠政策、措施扶持农信社发展。二是应逐步扩大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拓宽其融资渠道。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不少国家和地区主要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农业生产提供金融支持。我国应逐步扩大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宽支农领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资金来源方面,应逐步拓宽其融资渠道,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三是商业性金融机构应选准切入点,逐步加大对农贷的投放力度。商业银行应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重点支持农村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新型发展模式,逐步提高涉农贷款的总量和占比。四是积极推动我国农业生产保险制度的建立。农业生产周期长,在大自然条件下进行,农民不仅需要承担市场风险,还得承担自然风险。目前世界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因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纷纷建立农业灾害保险制度。我国也应尽快建立农业生产保险制度,使农民在遇到风险时,仍能安然度日,并使生产得以迅速恢复。五是深化邮政金融改革,使其与农村金融改革相配套。在资金使用方面,邮政金融不宜采取直接发放贷款方式,而应将资金批发给金融机构。使邮政金融改革与农村金融改革相配套,将一定比例的邮政储蓄存款交存给农村信用社,以弥补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不足,更好地保证对农业生产的支持。⑦4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