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两起自杀“一样”巧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04:59 重庆晚报

  今天,在本版,您看到的,又有一篇沉重的评论——一名年轻的民警,因为“从警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失眠乏力,情绪低落”跳楼自杀(见本报12版)。而昨天,本版刚刚为一名22岁的女教师自杀忧伤。

  自杀!自杀!这两天怎么如此巧合?静下心来,笔者发现,他们走上绝路,有很多惊人的一样。一样的年轻:一个22岁、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一个32岁、正值青春年华的民
警;一样的工作压力:一个不能承受工作之重“自觉没脸面”,一个“从警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一样的“想不开”:一个因生活没有阳光、一片灰暗,一个因失眠乏力,情绪低落……

  其实,在这么多“一样”的背后,活着的人们,还有一样的惋惜和难以掩饰的沉重。我们惋惜年轻的生命不该自我凋零,我们沉重为什么会如此“前仆后继”。

  对于心理压力,并不是一个新鲜词语。因为,这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从业者,无不笼罩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态中。老师有压力,警察有压力,矿工有压力,记者有压力,甚至连当官的也喊有压力……所以,职业心理压力,是当今社会必然的产物。因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地天天与压力在博弈、在较量。

  人们常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话没错。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就是施压要有度——压力是不是应该的、科学的、是不是强加的。比如,上吊的女老师,就有评论认为她是被应试教育逼得上吊的;再想想这名自杀的民警,他的工作压力,除了正常的文字工作,是否还有不堪官样文章之累或看不惯某些东西呢?但愿这只是笔者臆测。

  社会需要竞争,竞争产生压力。我们不可能不要竞争,而回到大锅饭的轻松时代。但是,营造一个和谐的科学的竞争环境,让正常的压力产生相应的动力却是必须的。也就是说,我们绝不能放任某些可憎的落后的体制产物,掺和在本已繁重的工作压力中,把人逼到身体和心理极限,不管这个憔悴的个体能否承受之重!

  冉树林网络编辑:翁正平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