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工业重镇里的温州商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08:30 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一般人可能很难想到,在江南工业重镇株洲市,竟生活着3万余温州人。在这个城市的芦淞市场群,活跃着9000多温州老板,他们几乎占据了这里品牌服装和皮具销售的“半壁江山”。

  “能睡洋房也能睡地板”

  初冬的一天。凌晨4时,整个株洲市还在酣睡中,而该市芦淞区大市场就已被拥挤的人流、鼎沸的人声唤醒了。淞南市场东的温州老板陈金东一边麻利地升起店门,一边操着温州话,和周围的老乡热情地交谈,手中的活儿却丝毫不停。

  在温州人聚集的株洲南大门、结谷门等市场里,他们的店铺基本上是在一起的,和来自其他地方老板的铺子泾渭分明。他们互相唠叨、打牌,有的还带着孩子,虽然我们听不懂他们的口音,但他们和谐如一家人的氛围,谁都能感觉到。

  温州人出了名地爱扎堆做生意,其中自有其朴素的道理:“一个人做事不赚钱,大家一起做事才赚钱,有钱大家一起赚。”老乡一见面就操着方言热烈交谈,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接下来谈的,可能就是合作。很多温州人都是靠亲友借贷、老乡帮衬打下一片天空。

  温州地处浙东南,背山临海,人多地少。外出谋生是温州人的传统生存方式。历史上“永嘉(温州辖内地名)学派”提倡“重商贾、事功利”的文化社会学思想,开启了后来温州人善于经商的历史传统。

  温州人自豪地说:“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只要有了温州人,哪里就会有市场。”肯吃苦,善经营,到了异地,就像水银泻地般无孔不入,从小伙计、小生意开始,孜孜不倦地实现着自己追求财富的梦想。往往,凭着一口难懂的方言,靠着血缘乡情的凝聚,他们就能形成战无不胜的“温州军团”。在一个城市,温州人的多寡往往能反映出这里经济活跃的程度。

  温州之所以成为富豪积聚之地,在于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外人只看到老板们一掷千金,往往看不到温州老板大多“能睡洋房也能睡地板”,掩藏在成功背后的,是他们艰苦创业百折不挠的精神。比如陈金东,代理着意大利的名牌服饰,自己却穿着一件普通的灰色夹克,递过来的名片没印任何头衔,除电话号码外,还别出心裁地留下了银行账号,温州人的精明和务实显露无疑。

  “起码要懂4种方言”

  “七万”是吃饭,“困告”是睡觉,“对象”是“大言”,“你好”则变成了“厉害”,这些词语是记者在上过一“课”后所能记下的全部词汇。显然,温州话足以让首次接触的人头晕脑胀。

  “跟年大哥一次走外绥(大家一起出去玩)。”温州老板吴高财的“谆谆教导”,并未让记者的温州话有所长进。无可奈何的他把手一摊,爽朗地笑了。

  淞南市场东,人们常能听到一群操着难懂方言的人在一起兴奋地交谈,让旁听的人一头雾水。如果你停下脚步,他们大多会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上前热情地打招呼。这时你会惊叹他们的语言才能:一边用普通话和顾主讨价还价,一边用家乡话和周围的老乡交流着,一点不会掺杂搞混。温州人的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差距是比较大的。温州人的足迹遍及全国,方言却没有成为温州人在全国各地经商的障碍。这当然是因为经济利益的刺激,使得温州人不得不“入乡随俗”,操普通话和当地方言与当地人交流。

  杂烩的语言构成了株洲的名片,温州人为这张名片添上了自己的签名。40岁的吴高财就是一个典型,他常年在外奔波,学会了闽南话。他在外地与人谈生意时用普通话,在株洲说本地话,平常在家时说得最多的还是温州话。“一个在外的温州人,起码要懂4种方言,最紧要的是能熟练地使用普通话,否则寸步难行。”

  温州人的语言天赋令人惊讶,记者遇到了在株洲投资开发了4年小水电的温州人周云春夫妇。他们为了创业,吃住全在工地,不仅练就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学会了方言中很难学的炎陵乡土话、客家话。

  一边学习当地的语言,与当地人顺畅交流,一边在自己的家庭范围内保持自己的本色和传统,温州人总能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周云春夫妇就告诉我们,虽然出来这么久了,现在还是惦记着家乡的海和海鲜。

  家在株洲,根在温州

  在株洲,你穿的可能是温州人生产的衣服、鞋子,用的是温州人生产的电器,住的也是温州人投资建成的房子。据当地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郑永节介绍,去年才成立的温州商会在株洲的投资已超过20亿元。温州大酒店、中国服装城等投资项目无一不是温州人的大手笔。

  说起家乡人,陈金东有种发自心底的自豪。他指着外面繁华的街道说:“10年前我刚到这里的时候,这条街上连地面砖都没有,更别说两边的高大楼房,可你看现在,变得多漂亮了。”

  这些在株洲生活了多年的温州人渐渐把自己融入了这片热土。他们大部分是拖家带口来到株洲,买下房子,扎根在当地人中。如吴高财就已经在芦淞区定居,孩子也在株洲市十三中上学,能说一口流利的株洲话,与当地的孩子已没什么两样。而他们全家人对辛辣、味重的株洲饭菜也慢慢适应了。他笑着告诉我们:“家在这里,根在温州,我现在也算是半个株洲人了。”

  还有到炎陵开发小水电的周云春夫妇,因为水电投资大、周期长,他们就在当地住下。为方便一家人团聚,原来在杭州读大学的女儿也转学到了长沙。一家人已连续在株洲过了两个春节,但每年清明节的时候,他们还要回一次温州,去祭祀他们的先人。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