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警惕招工骗子诈取大学生钱财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4日12:41 云南日报

  云南日报网

  新华社兰州12月3日电 记者 聂建江

  在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一些人利用大学生急于就业的心理诈取他们的钱财,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急需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和毕业生的高度警
惕。

  不久前,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破获了一宗特殊的诈骗案:3名无业游民今年5月份从外地流窜到兰州,伪造了假身份证和相关资料,在工商部门注册了“武汉广彤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分公司”,利用公司名义几次在兰州一家报纸和人才市场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推销化妆品为幌子,同150多名求职者签订了虚假用工协议,并要求每人交50元到500元不等的工作服押金,三人行骗28000多元以后,携带赃款逃离兰州。

  行骗者为什么能够得逞?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的企业注册审核制度以书面审核为主,只要企业提供所需材料就可以注册。而行骗者恰恰就是用伪造的公司资料、委托书、公司章程和假身份证,在工商部门办理了注册登记,取得了营业执照。他们在一些大中专院校里张贴了招聘启事,学校无人审查过问;在人才市场发布招聘信息,只要提供公司营业执照、单位介绍信和经办人身份证即可,市场并未对单位其他情况做任何了解;而曾经发布招聘信息的那家媒体则称,在该报发布招聘信息不需要任何证明。当前大学生了解一些企业的情况,一般是通过营业执照和广告,如果出现“广彤”这样的情况,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保证大学生的就业安全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或者还没有走出校门就遭到就业诈骗,不仅仅是损失了钱财,还将影响他们的心理和及时就业,对于他们认识社会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都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确保大学生就业安全,首先应确保就业信息的真实。为防止虚假招聘信息,学校应当主动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工商部门联系,核实单位情况,对于一些不能提供单位营业执照、联系人情况以及资料有疑点的用人信息,不能向学生发放,以防止虚假用人信息流向学生。

  随着大学生就业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各种报刊和人才市场上的用人信息越来越多,而且真伪难辨,这就需要相关管理部门有所作为。在企业注册审核时,工商部门除了审查企业提供的必要材料外,还应该对于企业发起人、股东的情况以及商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避免有些企业有名无实。监管部门对新注册的企业应该进行不定期的抽样回访,了解企业的日常经营情况,将企业纳入长期监管视野。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应聘者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保证大学生有一个可靠的就业环境。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