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难忘激情岁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08:51 解放日报

  一张木板床,上面挂着打补丁的旧蚊帐,下面放着洗得发白的旧军鞋,小小的自制煤油灯在床头发出昏黄灯光……宛若当年在江西插队落户的情景再现。市档案馆新馆昨天开幕的《难忘青春岁月———上海知青在江西》档案图片展,让老知青们感慨万千。

  时间停留在1970年3月27日,一张褪色的下乡通知书轻轻揭开了那段历史。和它的主人魏荣祥一样,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18万名上海知识青年先后挥别繁华都市,挥别父母家
人,来到江西。

  展览入口处,一张江西省地图上闪耀灯光点点。主办方介绍:知青集中的一个县,就在相应位置上放一盏小灯。井冈山下、赣江之滨、鄱阳湖畔,72盏小灯一一分布,18万名上海儿女的青春洒落在这片红土地上。

  到江西时还不满18岁的陈德平在上饶万年县度过整整5年半。第一次摸锄头,第一次下田,甚至第一次做饭,“老表教了我们一个星期,样样事情都要从头学起来。”陈德平忆起那段岁月,至今唏嘘:接触到当地的乡亲,过着和他们一样的生活,才知道条件是难以想象的艰苦。睡觉用草铺床;逢年过节才能碰一点荤腥;没有菜,用辣椒下饭。

  扁担斗笠、土屋油灯,艰难的生活磨砺着知青们的意志。第一次从公社到生产队,18里山路让16岁的浦其玲走了足足5个多小时。面对山区,城里的姑娘硬是咬牙:我要习惯这里,我要做得更好。没日没夜地苦干,遇到不懂的向老表请教,3年之后,浦其玲割稻时能把老表比下去,“有了那段日子,我什么苦都能吃。”

  浓浓赣水情未了。当时的少年现在大多两鬓斑白,而那一段江西情缘却挥之不去。展览中,浦其玲找到当年的一张照片:人生地不熟的她发烧卧病,公社和妇联干部特地前来看望。“忘不了住过的茅草屋、忘不了喝过的红井水,更忘不了江西老表。”据江西档案馆有关人士介绍:为了回报第二故乡,不少知青奉献了拳拳爱心。目前,由上海知青牵头在江西建起的希望小学共有20多所,而新一批30名援赣干部正在红土地上实现老知青的愿望。本报实习生孟知行本报记者洪梅芬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