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地规模化:开发整理土地调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03:54 山西日报 | ||||||||
近年来,太原市与全国一样,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建设“南移北进”战略实施中,城市化、工业化与用地矛盾日趋严重。因此,他们在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同时,把土地开发整理当作一项系统工程,常抓不懈。1999年至今,全市共立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43个,各级投入资金1.71亿元,涉及项目实施村57个,新增耕地7.98万亩,其中水浇地达到3.98万亩,连续5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规划科学合理在开发整理过程中,太原市把科学合理的规划作为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前提,他们根据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重点进行规模化、区域化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首先,组织开展了耕地后备资源大调查。他们采用卫星照片与现状图纸相对照的先进技术手段,对全市范围内的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详细调查,摸清了家底,掌握了实情。在此基础上,将全市宜耕土地资源50.38万亩,全部建立了“三库一账”:耕地后备资源储备库、年度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补充耕地储备和耕地占补平衡台账,为编制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精心编制市、县两级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全市共划定10个重点区域,确定了21项重点工程和66个重点项目。2004年度阳曲县杨兴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阳曲县杨掌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即是典型的大规模开发项目。这两个项目分别位于县城东北约15公里处杨兴河流域和30公里处温川河流域,开发前地貌为乱滩地。今年3月,市国土资源局共投入资金3480.6万元,经过150天的艰苦努力,在长度达16.8公里的地段,集中连片造地总面积3904.2亩,创造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最高纪录。规划中,该市把提高耕地质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土地整理的目标和立项依据,力求做到“田成方、路成网、地平整、土能长,井配套、林成行”。阳曲县杨兴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杨掌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共动用土石方450万立方米,新建桥梁8座,打凿深井6眼,铺设管道2.88万米,修筑河道1.68万米,砌石所坝1420米,修筑田间干道3.6万米,植树1.16万株,基本实现了水、电、路、渠合理配套,是一处集生态农业、景观农业、高效农业于一体的土地开发工程,工程完工后,将从山区移民2000余人,建立新型的农村,从而使杨兴河、温川河流域生态环境焕然一新。 运作市场化为把规模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好、实施好,太原市注重规范运作、集体决策、阳光作业,既保证了项目的可行性、合法性、可操作性,又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在实施阳曲县杨兴河土地开发整理、阳曲县杨掌村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之前,太原市召开了市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公开投标会,山西省中信公证处进行了全程监督,从46家投标单位中确定了9家中标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们重点实行了“五制”管理。一是建立业主负责制。由国土资源部门充当业主,负责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组织实施等工作;二是实施工程招投标制。招投标实行完全的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委托中介机构代理招投标工作,国土部门全程监控,防止高价中标或串标;三是实施工程监理制,确保工程质量关;四是实施项目合同管理制,明确各方责任;五是实施项目公告制,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资金专款专用资金投入是规模化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为此,太原市把资金管理作为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核心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土地开发资金征管力度。自1999年以来,全市共征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约2.5亿元,征缴耕地开垦费约0.12亿元,为规模化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为了用好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太原市整合各项土地开发复垦的投入资金,实行集中管理的办法,由市财政负责建立专户,专项使用、专账核算,严格按预算用途列支,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挤占和挪用。每个项目立项前进行项目概算审查,立项后严格预算编制,确保资金投入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他们还建立了项目验收委托审计体制,委托有资质的审计中介机构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监审,全程监督资金管理是否符合规定、分项费用是否符合比例、是否存在超支、挪用挤占资金等,如存在违规行为,一经发现,按财务规定严肃处理。同时,通过建立项目资金请示拨款制度,随时掌握项目进度和实施情况,按工程量标准分期分批拨付。本报记者武俊鹏(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