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 去年列为全国十大违法排污典型 今年巨资整改企业地方均受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05:17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 ||||||||
本报讯(记者郭津)一次深夜“探访”,使滑县成了全国环境污染的典型。通过深刻反思,知耻后勇的滑县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治污取得明显成效,终于为自己挣回了“面子”。 2003年6月30日夜12点,省环保局环境监测人员来到滑县新华造纸厂的排污口取样检查,在有治污设施却不运行的情况下,该厂的中段水超标15倍,总排污口污水超标7倍以上。
“影响太大了。”14日,该县县长张金泉告诉记者,“这是一些企业长期不重视环境保护的恶果。”他介绍,造纸行业一直是县里的支柱产业,为滑县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治污不成规模,成本消耗很大,虽经多次治理,一些企业仍存在偷排现象。 “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子孙后代,实际上什么钱也赚不到。”张金泉说。强大的舆论压力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谋求,改变了滑县的发展思路。 县委、县政府提出“集中治污、分散造纸”,2003年关闭12家造纸厂,同时将滑县的造纸大户滑县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滑县新华造纸厂进行了资产重组。重组后成立的滑县锦华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已有治污设施的基础上,2004年投资6868万元,建起了国家认可的碱回收以及中段废水综合处理工程。 14日中午,在不与厂方及地方接触的情况下,记者一行先对锦华纸业的排污进行了暗访。省环保局对污水取样进行了分析,化验报告表明,此次调查排污合格。 “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了我们建项目以及招商时考虑的首要问题。”张金泉说。②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