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擦鞋班”的热闻冷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07:01 生活日报 | ||||||||
生活日报12月19日报道 记者 石念军 在济南呆了15天,“学雷锋标兵”刘光建一直备受泉城市民的尊敬和关心。但是,刘光建此番来济的最大愿望却迟迟没有实现——他计划组成一个10人的“雷锋擦鞋班”,目前,仍只有4人前来学习技术谋求自立。面对这“一冷一热”的遭遇,刘光建不禁有些无奈。昨天上午,在阴沉的天气里,记者与刘光建再次针对残疾人就业的话题攀谈了起来。
市民热心徒弟难收 半个月发生了很多事。再次面对记者,刘光建一边紧握记者的手,一边打开话匣子。 刘光建首先提到了十多天来他所遇到的热心市民:一商场的职工每天都给他送开水;一家银行的领导请他“美美吃了一顿”;一位被感动的花甲女医生恳求与他同行,为贫困患者无偿行医;一位小伙子奔波三天找到他,然后拉他吃饭诉说心中的敬佩;一些人留下东西转身就走,留下纸条真诚鼓励…… 当记者问到收徒弟的事时,刘光建却又由衷地发出一声叹息。 据他介绍,目前总共有四名残疾人学完了技术,并领走了擦鞋工具,其中两人开始独立摆摊擦鞋。这两天,又有两人找到他要学习擦鞋技术,其中一人明确表示将来上街擦鞋的可能性不大。对这一成绩,刘光建很不满意。 两名徒弟带来些许安慰 这一冷一热,让刘光建十分不解。但是,两位目前已开始上街摆摊擦鞋的“济南徒弟”,还是让刘光建稍稍感到安慰。 家住历下区的鲍国庆是这两位徒弟中的一位。昨天晚上,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因身体残疾,今年40多岁的他以前只是打点零工,如今跟刘光建学习擦鞋技术后,昨天第一天上街擦鞋便挣了20多块钱,“比以往(打零工)强多了”。 “要是都像他(鲍国庆)就好了!”提起这名徒弟,刘光建说。诚然,心态乐观、观念活泛如鲍国庆的残疾人似乎真的并不太多。 日前,记者从济南市残疾人劳动服务中心了解到,目前济南市的残疾人总数在25万左右,但近一年来济南市区范围内前来填写求职报名表的残疾人仅有两三百人,即便排除掉部分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主动求职者所占据的比例仍然过低。 观念成为难以突破的“瓶颈”? 对此,刘光建认为这与济南人的观念有关。依据对一些城市擦鞋生意现状的掌握,他个人认为济南这一城市至少可以容纳1000个擦鞋摊,只是人们并不愿意从事“擦鞋”这一“低下的行当”。 济南市残疾人劳动服务中心的孙大伟则指出,残疾人的想法一般都过于“细密”,绝非常人可轻易揣摩。因此,即便擦鞋技术对他们有用,他们也可能会瞻前顾后考虑从而难以付诸实践。济南市文明办的贺先生也提到,对残疾人而言,学习技术其实只是一个基础。以刘光建擦鞋为例,如何寻找一个固定的摊位就十分重要。如此说来,有关部门对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倾斜”和社会对残疾人的技术支持做好“接力”、实现“合力”,就更加重要。 罢了,接受记者采访的人们无不希望刘光建能够坚持下去。宋遂良教授认为:刘光建的行为近乎于“文明的播火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编辑:解西伟【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