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哈市农业产业化的观察与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07:46 哈尔滨日报

  张瑜 本报记者 王作龙 杨兴文

  2004年金秋,是哈尔滨的收获季节:粮食获得历史特大丰收,畜牧业创历史最高水平。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向农业产业化。据市农委的报告显示,目前我市龙头企业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各类龙头企业已经发展到604家,比上年增加213家,增长54.5%;实现销售收入159.41亿元,比上年增长45.7%;实现利税26.32亿元,比上年增长82.1%;出口创汇
10.25亿元。全市已经有59万个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化行列,占农户总数的43.9%。这些令人振奋的数字,标志着哈尔滨农业经济已经走上了健康的轨道,标志着农业竞争力的提高,标志着农民增产增收渠道的拓宽,标志着城乡一体化的速度正在加快。

  面对这如火如荼的发展场面,引发我们作出这样的深刻思索:哈尔滨的农业产业化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广大干部群众经过了怎样的艰苦奋斗历程?我们积累了怎样的经验与教训?我们到底应该走怎样的路?

  哈尔滨农业的出路在哪里?产业化是农业的命脉吗?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的灵魂吗?农村奔小康应该走什么样的路?面对这些必须回答的课题,请看———

  龙头篇

  2003年大年三十,到任还不到一个月的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轻车简从,踏着积雪,走进了双城市长勇村农民的牛棚,详细询问农民养牛的增收情况;到产业化龙头企业双城雀巢公司,拉着总经理恩伟达的手,感谢他为中国农民的富裕作出的贡献。并嘱托双城市的领导,一定要创造一个亲商、安商的优良环境。哈尔滨若想实现小康社会,500多万农民是个“大头儿”;若想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没有其他捷径可走,必须走农业产业化这条路。农产品只有加工增值,才能摆脱卖原字号的传统农业桎梏,从而走向新生。

  这是实践得出的正确结论,不容置疑。

  农业产业化是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龙头企业的牵动又是至关重要的,这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农委主任李军一语中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用什么来‘统’?只能用产业化‘统’。龙头在城里,基地在农村。而最能说明问题的则是,哪个县的产业化搞得好,哪个县的财政收入就高,哪个县的农民就富。”用双城市委书记李学良的话说就更直接:“这个‘化’,那个‘化’,没有农业产业化,一切都是空话。”既然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化”,即龙头基地、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共同获益,共同抵御市场的风险。那么,真正的龙头到底在哪里?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怎样形成?“一锤子买卖”砸伤的到底是谁?

  6月的杭州,莺歌燕舞,柳绿桃红。然而,诱人的西子湖令双城市委书记李学良感到索然无味。他这次已是六下杭州,他是来给家乡的父老乡亲请“龙头”的。在娃哈哈集团公司的接待室里,他心情异常复杂。前五次,当他提出请娃哈哈到双城投资时,人家都以不能打破在县级投资的先例为由,婉然相拒。然而,不到黄河不死心,他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是什么让这位黑龙江省第一产粮大县的领导者如此苦心孤诣?那就是60万农民的根本利益让他牵肠挂肚。因为,双城曾经吃过没有龙头企业的苦头,也尝过有了龙头企业的甜头。

  我们无意归咎于历史。

  上世纪80年代末叶,当农业产业化这个“精灵”在齐鲁大地出现的时候,也正是黑龙江的涉农企业纷纷落马的时候。这是一种历史的巧合还是一种历史的悲哀?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人至今无法消除心中的阴影?为什么众多糖、麻、烟、乳企业让农民们伤透了心?春天花说柳说,把农民忽悠上道了,给他们种原料,等到秋天脸色一变,来个六亲不认,用农民的话说就是,春天管你叫爹,秋天拿你当三孙子。收甜菜给打白条,收亚麻挑肥拣瘦,收烟叶压等压价,收鲜奶百般刁难。为什么以前的涉农企业、或者说龙头企业都是短命的?

  部门利益、个人利益与农民利益孰轻孰重?自然前二者大于后者。但是“一锤子买卖”砸伤的除了农民,损失最惨重的还是企业自己,他们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双城的糖厂黄了,麻厂黄了,烟叶三青两黄,乳品厂彻底黄了。当时有的县领导甚至都到省里去申请贫困县的指标,企图得到一点有限的襄助。然而,从乞丐到富翁,无非就是一念之差。作为自然资源匮乏的双城,除了黑土地和盛产的大包米,别的乏善可陈。当他们从农民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时,没有资源可以挖掘资源,当瑞士雀巢公司首次进驻中国时,双城的农民从此和蓝眼睛的老外打起了交道,一交就是15年。农民把鲜奶倒进老外的榨奶机,老外就把钞票塞进农民的口袋里,而且从不拖欠。现在双城市每年财政收入的3亿多元来自雀巢,农民的6亿多元收入来自雀巢。

  对于农业大县双城,不可能有通向罗马的条条大道,其实只有一条农业产业化的独木桥。一以贯之,必操胜券。十几年来,凡是到过黑龙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很少有没到过双城雀巢公司的,他们称这里是中国农业产业化最成功的典范。

  龙头企业,必须是“强龙”,绝不要“地头蛇”。1997年,由于市场原因,双城雀巢公司的产品大量积压,积压的货款达4亿多元。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和有实力的强龙,宁可遍租库房,也不拖欠、克扣农民一分钱,体现了卓尔不群的王者风范。此举,让双城的3万多奶户十几万农民五体投地,十几年建立的利益共同体牢不可破。

  为什么我们的糖麻烟乳企业纷纷下马倒闭?一蹶不振十余年?只因部门利益作祟和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农民虽然是弱者,但弱者的愤怒却会加速企业的死亡。

  听着双城的农业产业化历史,娃哈哈的老总宗庆后感慨系之,李学良出于为农民利益的一片真情,打动了这位靠努力拼搏的成功者,终于收回了“不在地市级以下城市建厂”的“成命”。不但来了双城,建起了液体奶、纯净水、饮料生产线,还为双城“追加”了一个炒货生产线。咬定青山不放松。农业产业化就是双城奔向小康的唯一出路。如今,世界和中国知名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云集双城,有雀巢、娃哈哈、旺旺、雨润、汇源、万杰、富荣、菊花等。这就是双城龙头企业的“裂变效应”和“集聚效应”。

  双城的经验说明,只有注重农民的利益,农业产业化才会有作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从自然资源上看,双城是匮乏的。可他们坚信,只要想着老百姓的利益,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真正的龙头在哪里?应该在领导者的心里。

  1994年5月16日,伴着习习春风,打桩机的轰鸣给呼兰县利民镇一片沉寂的土地带来无限生机。1996年11月7日,投资1.14亿美元的黑龙江正大实业有限公司神奇般地投产。专程从泰国赶来的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紧握着总经理姜鸿斌的手,高度评价了黑龙江“正大现象”:“黑龙江正大的建设速度是正大集团前所未有的,比在泰国投资建设同样的企业缩短了6年时间,黑龙江正大的管理水平比泰国正大高得多。”

  1996年6月15日,黑龙江正大实业有限公司合资双方决定,追加投资兴建1250万只肉鸡生产“养、加、销”项目,集团要求必须当年建成、当年放雏、当年取得效益。面对不到三个半月的施工期,面对8万多平方米的施工面积,姜鸿斌斩钉截铁:“别人的有效工作日是8小时,黑龙江正大的有效工作日是16小时、24小时。”

  黑龙江正大的发展速度征服了谢国民,从而使中泰双方四次追加投资。到2000年,黑龙江正大就创造了全省、全国乃至亚洲的第一。日屠宰肉鸡16万只,5个父母代种鸡场养种鸡48万套,年产种蛋5800万枚,居全省第一;年产5000万只肉鸡,全国第一;年产饲料36万吨,亚洲第一。黑龙江正大,成为哈尔滨市、黑龙江省中外合资建成的最大的“菜篮子”工程。

  黑龙江正大给农民带来了什么?通过公司加农户、龙头带基地、合同加服务,公司的第一车间真正建在农户。他们选择一些交通便利的乡镇村屯建立放养区,建造的鸡舍全部按照正大提供的图纸,所需资金公司和农户各筹一半,风险由公司承担。夏天气温高,每天给每只鸡6.6厘钱的降温费。冬天,每只鸡给1分钱的取暖费,这一做法让农民心情格外舒畅。姜鸿斌说:“农户是黑龙江正大的第一车间,没有充足的鸡肉,再好的设备也都是一分不值的垃圾。”

  目前,黑龙江正大已在呼兰、巴彦、肇东等县(市)建成鸡舍1260栋,肉鸡饲养量由最初的1100万只增加到2520万只,年转化粮食3亿公斤。正大的养鸡业为呼兰年增收6400万元,全县52万农村人口人均年增收120元。黑龙江正大直接安置5000多人就业,1万多农村剩余劳力参与肉鸡饲养,呼兰全县有近10万人在与正大相关的“农、工、商”产业就业。

  同样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份,呼兰的成功,再一次为农业产业化的前进方向提供了一个光辉的范例。

  “产业化是农业的命脉,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的灵魂,而市场则是产业化的归宿。”五常市委书记肖建春对产业化之所以有透辟的理解,是缘于五常大米的品牌效应给他的启示。100多年前,有几个日本人在五常种水稻,兴起了如今五常的水稻革命,可这些日本人做梦也想不到,100多年后,五常的大米竟卖到了水稻王国日本。在食品上最“挑剔”的美国营养食品协会,也被五常大米的香气和营养所吸引,破天荒地为中国食品中的五常大米发了唯一的一块奖牌,称其“为人类世界作出了贡献”,从而成了进入世界各国的通行证。如今,五常大米已经进入美国、日本、韩国、南非、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五常大米何以香飘四海?主要就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良品种结合的结果。农民水稻专家田永泰培育出的“长粒香”堪称世界一流品质,素有“一户做米饭,掀锅满村香”之称。除了美国食品营养协会“营养食品达标认证”,还有国家工商局注册的“五常大米”产地证明商标和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志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水稻种植统一品种、统一栽培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商标,400多户加工企业统一加工标准。同样是大米,今年五常大米比别的品牌大米每公斤多卖0.6元,农民仅此项就增收3亿多元。

  黑龙江新胜蛋禽批发市场成了全国著名的鲜蛋集散地,每天销往全国各地800吨鲜蛋,每年全国人均吃3枚新胜的鲜蛋,黑龙江的鲜蛋知名度也随着新胜蛋的叫响而越来越高。

  大龙头有大龙头的作为,小龙头有小龙头的作用。双城金土地农产品经销公司带动数百个农户种谷子,“老五屯”小米和金丝面双双获得哈尔滨名牌农产品殊荣,凭着优秀的品牌,使数千吨小米销往全国各地市场。

  市场,是最大的龙头,是最强的龙头。而品牌,则是龙头劲舞的助力器。哈尔滨实施的品牌战略,已经实现了对市场的强大拉动作用。到目前,通过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81个,省级A级绿色食品88个,国家环保局认证的有机食品34个,哈尔滨名牌农产品27个。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造,也是一个卓越的贡献。

  过去的老黄历说龙多干旱,据说一龙治水是最好的年头,不会干旱。其实在产业化上则不然,龙头越多,拉动力越大,县里的财政越富,农民的日子越好过。饱经忧患的哈尔滨农业,一旦看懂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是一场滑稽的闹剧之后,人们便会追求更理性、更实际、更科学的生产模式。如今的农业产业化已经空前深入人心,有历史责任感的人们,以从来未有的热情醉心于龙头企业的构建,才有了今天这种“龙头与市场齐飞,基地和农民共富”的喜人局面。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市农业产业化历程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贪图了局部利益,丧失的将是全部;放弃眼前利益,得到的将是长远利益。我们为什么总是看到眼前利益呢?人家雀巢公司的“可行性论证”设计的是50年,甚至可以设计前14年亏损经营。而我们讲究的则是“当年投产、当年见效”。是外国人的脑袋好使,还是我们的目光短浅?为什么我们往往在生死存亡面前显得总是那样的轻率?急功近利,是产业化的大敌。由于产业化见效慢,一届甚至几届班子以后才能见效。没有正确的政绩观,没有科学的发展观,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农业产业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构筑龙头,是对一位领导者执政能力和政绩观的检验。

  利为民所谋,我们必须对历史负责。

  如何走出小农经济的藩篱?如何依靠龙头壮大自己?市场为什么不相信眼泪?请看———

  基地篇

  无数历史经验证明,高昂的龙头离不开基地的支撑;而基地离开了龙头的牵引,就会变成死水一潭,必将失去生机和活力。

  让我们讲两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双城市杏山镇双山村农民张宝昌,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会当上农场主,家里养的180多头奶牛就相当于一个小银行。一个月平平常常交60吨鲜奶,开回的奶资都在12万元左右。当年穷得房倒屋塌,现在早就走上了小康路。当我们问及他由穷变富的最大感受时,这位60多岁、文化并不太高的农民对记者说:“没有双城雀巢公司这个龙头的牵动,我们这‘龙尾’恐怕这辈子也‘摆’不起来。”当我们惊诧于农民满口的产业化术语时,可以想见农业产业化是何等深入人心!和养牛大户张宝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群盲目跟风的农民。12月4日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让多少人欣喜若狂;可对于双城市公正乡贤邻村和康宁村的农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气温骤然下降,严重地威胁着他们储存的圆葱。本来就没有市场,一旦冻坏了,他们将血本无归。

  去年,这两个村有一些农户种圆葱“掏”上了,秋天每市斤卖到6角多钱,今年春天都卖到了一块多。一看种圆葱来钱,这两个村的农户今年纷纷种了起来,一共种了3000多亩,总产将近3000万斤。入秋后,来收购的开价每斤4角钱,农民们坚决不卖,可如今,据说只能卖1角多钱。他们的心凉了。不说老外哪顿饭都离不开圆葱吗?怎么,是一些人撒谎还是老外改变了口味?

  农民们是最讲求实际的,他们懂得什么值钱种什么,什么值钱养什么。但一些人往往看不到市场的诡谲,并由此蒙受了巨大的市场风险。他们惊问,市场的温度为什么总是冷热不均?当年我市农村曾掀起了康贝尔鸭热,引得一大批农民蜂拥而上。全市著名的“鸭司令”朝阳乡农民王宝图养了3000多只,当时给他上百元钱一只都不卖,可突然在一个早晨连3元钱都不值了,他倾家荡产了。当他用铁锹把鸭子一个个拍死成筐地送给乡亲们时,农民们尝到了什么?

  如今,悲剧重演。市场,为什么不相信眼泪?

  双城市委副书记丁顺感慨道,没有龙头企业做保障,土地种什么能值钱?没有龙头企业的拉动,基地永远也不会壮大。

  这就为我们的基层干部提出了一个课题,我们必须“两手”都要硬。一面引进龙头企业,一面扶持好基地建设。

  今年夏天,一场旷日持久的鲜奶大战终于达到了白热化,哈尔滨市郊的一些奶户把白花花的鲜奶倒进了壕沟里,以此抗议一些企业的背信弃义。双城雀巢公司自上世纪80年代末就着重培育自己的基地,连同市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已经达到了10多亿元,共和3万多户农民签订了收购鲜奶的契约。但从去年以来,在双城市的边境上突然冒出了50多个“来历不明”的收奶站。今年春天一些乳品企业以“比双城每公斤鲜奶价格高0.2元、且不检验质量”的“优惠条件”,到双城“抢”奶。一些靠近哈市的、属于双城雀巢公司的奶户经不起“利益”的诱惑,纷纷离开雀巢。可到了七八月间,一些企业突然脸色一变,把鲜奶的每公斤价格降到了1元钱,让一些奶户“哭都找不着北了”。原来的“市场行为”,导致农民们只能以倒奶的方式抗议。饱经创伤之后,雀巢的一些奶户找到双城雀巢公司总经理恩伟达,要求再回到雀巢,以至使双城的鲜奶日收购量马上增加了150多吨。

  “倦鸟归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说农民是“利己主义者”?说一些企业是“眼前利益者”?说一些部门是“管理不力者”?似乎都有失偏颇。惨痛的教训让我们警醒,龙头与基地,必须形成真正意义的利益联合体,企业与农民必须建立互利互惠的契约关系,不牢固的利益链条必将导致产业链条的断裂。而把分散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的农民带出田野走进市场,一些中介组织和农村经纪人则是不可或缺的。1997年12月,阿城市城建村农民金贞玉出面组织成立了稻米协会,有21户农民自动加入协会,申请了“阿什河牌”绿色无公害稻米商标,提高了稻米的价格。2000年,周边村镇的稻米每斤0.9元都卖不出去,而有绿标的“阿什河牌”大米却卖到了每斤1.2元,种水稻的农民纷纷入会,现在已经发展到了101户,成立了合作社。2003年,阿城市农民的人均收入为3074元,而城建村的人均收入却达到了4850元。这是农民创造的奇迹,目前哈尔滨市这种组织载体模式已经达到100多家,为连接龙头、市场与基地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当然,这些组织的成长与壮大则是当务之急,哈尔滨作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唯一的试点市,各级领导和部门必须全力扶持。

  农业发展振兴日,正是龙头高昂时。哈尔滨农业在产业化的统领下,正在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已经达到59万户,占农户总数的43.9%,这是很值得我们欣慰的。这是广大干部和群众不懈探索和拼搏的结果。毋庸讳言,我们的龙头企业大的还嫌少,产业链条还不够长,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产品深加工程度在90%左右相比,我市还不足30%。因为我们农业标准化生产起步晚,基地建设标准低,生产规模小,形成规模效应尚需时日。但是,我们可资挖掘的潜力还十分巨大,我们毕竟已经见到了农业振兴的曙光。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一幅绚烂多姿的壮丽小康画卷必将在哈尔滨大地上展现。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中外乒乓球明星对抗赛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