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互助见真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09:09 中国宁波网 | ||||||||
宁波日报讯(江东记者站陈伟奋)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然而现在城市小区里的居民相互交往越来越少,邻里间应有的温情被一扇扇防盗门阻断了。如何才能让居民们感受到邻里情深?江东区启动了人文社区工程,社区内涌现出一个个动人的公德小故事…… 老丁的“服务热线”
一听到“热线”,许多人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时下那些五花八门的服务电话,而这里的“热线”,是社区义工丁国民家的电话。 丁师傅原是鄞州区公路段的管道维修工。几年前,他退休后搬到了丹凤社区,用自己的特长为社区义务修理管道,并将他家的电话号码通过居委会在社区宣传窗、墙门、便民服务卡上公布。 从此,丁师傅家的电话便成了名副其实的热线。只要“热线”一响,丁师傅就没了节假日之分。一个周日的晚上,丁师傅正与专程回来探望他的外地亲戚举杯共叙,这时,一阵电话铃响,他接完电话,满脸歉意地与亲戚道别,提上工具箱就要走。老伴急了,拉着他的衣袖说:“都什么时候了?还来找你,你又不赚人家的钱,再说了今天情况特殊,不去不行吗?”丁师傅说:“如果我不去,这么晚了谁会去修呢?人家也是急嘛!”几年来,丁师傅已上门为社区居民义务“出诊”500多次。 社区里的“孩子王” 在东胜街道樱花社区,孩子们都认识一位爱“玩”的老人。他就是今年70岁的张和卿老先生。 张和卿退休前在浙东针织厂从事了多年的职工教育工作,当过厂里技校的老师。2002年下半年,他看到社区内许多独生子女节假日闲在家里无所事事,他便主动表态,要办一个小制作班。消息一传开,张和卿身边一下子聚集了20多个孩子。于是,张和卿成了指导小朋友们手工劳动的“专职老师”。 为了给孩子们带来丰富多彩的趣味科技知识,张和卿买了许多报刊杂志,给自己“充电”。有时要教孩子们新的手工作业,他自己买材料先做一遍,总结出经验来再教。张和卿教小朋友们先后制作了上百件手工模型,其中“樱花牌汽车”、“波音747飞机”等优秀作品已成为社区科普吧内的展品。 “小品之家”慈善义演 史家社区的“小品之家”全碧水一家,为慈善事业举办了一场小品义演。 全碧水和妻子钟丽云退休前都是剧团的演员。退休后,夫妻俩和两个女儿自编自导自演了9部小品。全家还曾获得市“十佳文化家庭”荣誉称号。有一次,夫妻俩得知我市正在搞慈善募捐活动,便主动向东胜街道提出要为慈善事业举办小品专场义演。此举得到了街道和社区的大力支持。 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小品义演在曙光广场举行。尽管烈日当头,演出还是吸引了近千名市民观看。全碧水一家上演了反映邻里关系的《楼上楼下》、《三喜临门》等小品,生动形象、活泼幽默的表演不断赢得观众的掌声。其间,不断有热心群众往设在台上的捐款箱里捐款。一个四年级小学生把攒了半年的200元零花钱拿了出来放进了捐款箱。短短一个多小时的义演,共募集善款万余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