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希望工程"援建小学70所 救助3万儿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12:17 燕赵晚报 | ||||||||
本报讯(记者赵丽)“我叫乔佳欢,妈妈没有工作,四处打工挣钱,当我和妈妈收到你们捐来的钱款,我和妈妈哭了,因为,这是你们对我们的深切关怀,我一定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报答你们……”这是桥东区的乔佳欢接到“希望工程”救助款后写给救助方的回信。我市“希望工程”实施12年来,共得到社会各界捐款3000余万元,先后在平山、赞皇、灵寿、行唐、井陉、元氏等贫困地区援建希望小学70所,救助失学儿童3万余名。
今年是我市“希望工程”实施12周年,也是市“希望工程”办公室成立10周年。十几年来,“希望工程”作为资助贫困儿童重返校园、援建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为宗旨的社会公益事业,凝聚了千万人的殷殷爱心和深切希望。 今年2月份,一位老人来到市“希望工程”办公室,拿出了1万元捐款。老人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只希望这笔钱能够用来资助贫困孩子完成学业。这是我市“希望工程”办公室迄今为止收到的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将用这笔钱资助我市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今年年初,20岁的韩国女大学生张白仙将她在中国工作三个月的2000元生活费捐给了市“希望工程”办公室,资助了10名贫困学生。张白仙在河北新时代国际教育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作为志愿者,她的教学是不拿报酬的,但鉴于她的出色表现,公司还是发给她2000元的生活费。当她得知这些钱可以资助10个贫困孩子完成一年的学业时,非常爽快地表示:“我愿意帮他们”。这笔捐款是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开办爱心传递以来收到的第一笔外国爱心人士的捐款。 河北省军区原副政委赵渭忠少将从1992年以来,就与“希望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称“希望将军”。12年来,赵渭忠尽其所能,热情投身“希望工程”事业,一家三代8口组成家庭“希望爱心社”,共向“希望工程”累计捐献了35万元人民币,直接资助了452名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在他的宣传和感召下,共募集善款640多万元,先后援建了20所希望小学,12套希望书库,帮助2000名山里娃重返校园。为资助失学的孩子,赵渭忠将军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然而,他却说:“我虽然在物质上贫穷,但精神上很富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