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性 "无性族"享受无性的性生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1日16:40 浙江在线 | ||||||||
“合约婚姻”风行法兰西 没有性生活,对健康无害吗?科学研究仍在摸索的时候,世界上已经出现了满足于“无性生活”的新群体,他们坚信这是健康的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在以性取向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正常的社会里,在性不仅是人生至乐
他们自称“无性族”,并把字母“A”(无性的,asexal一词的首字母)作为自己的符号,而变形虫(一种无性繁殖的单细胞动物)和独角兽(西方神话中贞洁的象征)则是他们的精神象征物。他们捍卫自己的无性生活权利,并视之为正常生活。这些人已经形成自己的活动圈子,私下里寻找同道中人。在他们看来,没有性的生活不等于没有感情。现在,他们的观点已经得到了某些科学家的支持。 没有性的性生活 曾经有一种流行说法——“男人每六秒钟想到一次性”,也有过这样一副漫画——男人大脑里写满了“性”这个字眼。虽然只是玩笑,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性无处不在,它在人的生活中的确占据着重要位置。性冲动甚至被部分人认为是推动人类文明的最强大动力。但是,并不是性对所有人都是这样重要。 专家指出,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性没有丝毫兴趣。人们一开始认为这部分人只占人口比例的很少部分,可以忽略不计。但实际上,他们为数众多。 在分析了英国一份针对1.8万人进行的性习惯调查后,加拿大安大略省布罗克大学的心理学家安东尼·博盖尔特发现,有1%的人同意这样的观点:在性方面,我对任何人都没兴趣。《新科学家》杂志近日也报道了世界上出现的“无性族现象”,并预测有朝一日他们将在全球推行“没有性的性生活”概念。 “无性族在自己的父母和亲朋面前大胆表露自己的观点,宣扬无性生活像选择双性恋或同性恋的人一样,是一种健康的性取向”,《新科学家》记者西尔维娅·韦斯特法尔指出,“他们实际上是在向世人宣布,他们在性方面不是有缺陷的人,更不是性无能。他们有着健康的性选择,而且不应被别人所忽视”。 研究人员通过对无性族的调查逐步发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难理解的是,这些人并没有过性生活的愿望,而且无性生活对他们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尽管有些人(大多为单身)将自己的无性生活观念发展到及至,他们甚至不能将身体靠近任何人。但也有一大部分人过着非常积极充实的社会生活,他们也谈论爱情,并且认为他们与伴侣之间没有性的爱情是最坚不可摧的,是没有任何条件的。 “我是无性族,我的爱人也是” 为何有人选择无性生活?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些人仅仅是因为没有那么旺盛的性冲动;另一些人对性冲动的尺度把握得非常恰当,但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对他们产生不了吸引力,于是干脆选择了无性生活;有的是出于对性解放和性革命鼓吹的放纵生活的反动,想回归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还有很多人是出于对性病和艾滋病的恐惧,既然很多人无法保证伴侣之外不再和他人发生性关系,既然无法保证对方是绝对安全的,那么他们索性选择放弃性。 “无性族”在网上专门开辟了一个论坛,让世人倾听他们的声音。22岁的戴维·杰伊是个土生土长的美国密苏里州人,2001年建立了一个面向无性族的网站。目前,该网站在全球已拥有1200多名注册会员。 除了宣扬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外,“无性族”还有一个在线商店,提供各种与无性思想有关的商品,希望以此唤醒人们的意识。他们在网站上大声呼喊:“女人不能让我产生快感,男人也不行!”他们甚至在T恤上也印着口号:“我是无性族,我的爱人也是!” 终会被主流社会接纳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三一学院的心理学家伊丽莎白·阿博特,在1999年发表了她的著作《独身史》。随后,她便收到无数人发来的信件向她指出,僧侣们过着无性的生活,不是他们不能,而是因为他们不想。这恐怕是人们首次接触无性生活这一概念。 阿博特认为,现在的问题在于,选择无性生活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立锥之地,他们必须隐藏自己的身份,就好像从前的同性恋一样。她说:“他们必须隐藏自己,因为我们身处一个对正常性取向高度崇尚的社会中。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你的周围有这样一个人,他(她)不喜欢过性生活,但在这方面他(她)又不存在任何障碍,你会怎样看待这个人呢?实际上,他们很难找到倾诉的对象。” 博盖尔特指出,到目前为止,对于“无性”这一概念还没有非常准确的定义,但是她同时认为,人们应该关注这一现象的出现。虽然对于无性生活是否健康这一问题目前仍没有科学依据,但无论是博盖尔特,还是其他研究人员都同意这样的观点:这一现象有其产生的道理。 无性族的象征意义远不及同性恋革命来得强烈,所以虽然它可能会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但不会遭到抨击和鄙弃。这也许意味着,世界终有一天将敞开胸怀,接纳无性生活。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