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身残20余载奋笔不辍写诗篇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5日07:27 大连晚报

  他,11岁时患重症肌无力,12岁因病致残与轮椅为伴;他,家住瓦市农村,只有小学4年级文化;他就是宁甲臣身残20余载奋笔不辍写诗篇本报记者刘万恒

  “如果是命运注定,一生留在那里,那么请你把微笑一起留住。如果是命运注定,一生不能离去,那么请把你的希望送走。”这样的诗句如果出自一个文学青年之手也许并不稀奇,但如果这是一位残疾了20多年,双腿双手都无法正常活动、只有小学4年级文化的农民诗
人在炕头上写出的诗篇,您是否会感动?近日,记者从瓦房店市残联工作人员处得悉,瓦房店市得利寺镇河东村生活着一位身残20多年仍坚持笔耕的农民诗人宁甲臣。他写的励志诗曾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至今他发表诗歌作品20多首,其两部个人诗集《爱的珍藏》、《我并未输给过命运》也正在筹划出版中。 “窗子在春天时关闭”——12岁时因病致残

  1965年,宁甲臣出生在河东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童年时的宁甲臣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爱玩爱闹。然而11岁时的一场大病,让他再也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跑跑跳跳了。当时,宁甲臣得了重症肌无力:这种病让人全身肌肉酸软、轻者双腿双手无法正常活动、丧失行动能力,重者会因呼吸肌萎缩而引发生命危险。为了救回儿子的一条命,宁甲臣的父母变卖了房子和所有值钱的财物,罄尽家财先后把小甲臣送到大连、沈阳、北京等多家医院救治。在将近一年的求医奔波中,少年宁甲臣曾经几次走到了死亡的边缘:他曾3次出现呼吸衰竭,北京市中心医院甚至向小甲臣的父母下达了病危通知。然而,父母的爱和宁甲臣顽强的生命力一次次地把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在沈阳军区总院做过手术之后,小甲臣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继续治疗了3个多月,宁甲臣才脱离生命危险,但病魔却带给他一个难以接受的残酷现实——小甲臣的双腿因为肌肉萎缩而丧失了行走能力、两只胳膊也有可能残疾。当时,主治医生告诉宁甲臣的父母,这个孩子很有可能活不过20岁,而且今后只能与轮椅为伴了。这一年,宁甲臣刚好12岁。 “执著超然思想”——因渴求知识而学习写诗

  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双腿残疾、不能正常活动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可更让小甲臣难受的是,从此他再也不能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走进课堂,学习文化、掌握知识了。看着儿子那渴求学习的眼神,宁甲臣的母亲含着眼泪,为儿子借来了语文课本和不少杂志。这些书成了宁甲臣惟一的寄托,看书也成了他的学习和娱乐方式。宁甲臣告诉记者,他瘫痪在床上的那些日子,只要能拿到一本书,无论是什么内容,他就会如饥似渴地看上一整天。在宁甲臣16岁时,母亲不知从村子里哪户人家找来一本几乎被翻烂了的《毛主席诗词选集》。宁甲臣回忆说,这本诗集他整整翻看了将近一个月。看完后,他做出了一个令父母和村里人都感到吃惊的决定——尝试写诗。宁甲臣的父母都是农民,没有什么文化,宁甲臣本人也只上到小学四年级,目前又瘫痪在床,他怎么能与“诗人”沾上边?可是执著的宁甲臣偏偏“不信这个邪”,双腿残疾无法下床,他就把桌子摆在炕头上作为“创作平台”;两只胳膊的肌肉无力,手指根本夹不住笔,宁甲臣就写七八个字停下来休息一会,让母亲给揉揉胳膊,他再接着奋笔疾书……后来宁甲臣练成了用胳肢窝夹钢笔写字的“绝技”。 虽然勤奋,但文化不高、又身处农村的宁甲臣,很难找到更多可供学习借鉴的诗集和其他文学作品。因此,宁甲臣对他初期的诗作很不满意。然而瘫痪在床的他又不可能走出家门,寻访良师。在他正为此苦恼之时,宁甲臣在18岁上遇到了一位对他影响深远的“良师兼大哥”——得利寺镇返乡知青张德福。张德福是老三届高中生,和宁甲臣一样爱读诗、爱写诗。当得知在河东村有宁甲臣这样一位身残志坚的诗友后,张德福专程赶到宁家看望他,从此张德福成了宁甲臣的“专职辅导老师”。张德福给宁甲臣带来了《艾青诗选》、《普希金诗集》,这些在农村难得找到的作品集开阔了宁甲臣的写作视野。张德福还经常住到宁甲臣家里,如老师般批阅他新写的诗,再和他头并头的讨论、修改。时隔20多年后,宁甲臣说起这位自己的“引路人”时,眼里仍然充满了感激的热泪。宁甲臣说,正是因为有了张德福的指点和帮助,他才有可能以残疾之身坚持写诗20多年。 “关闭的窗子挡住了阳光、也挡住了寒风”——乐观笑对苦难

  在采访宁甲臣时,乐观是他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刻印象。的确,20多年来,如果没有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奋斗精神,很难想像一个瘫痪在床的残疾人可以坚持进行文学创作。20多年来,无论五冬六夏,每天早晨起床后,宁甲臣都要先坚持阅读两个小时的文学作品,张德福送给他的四五部诗集已经被他几乎翻烂了,诗集中收录的每一首名家诗作宁甲臣都烂熟于胸。“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学习名家作品之后,宁甲臣每天坚持练手写诗。虽然无法自由行动,但书籍和知识、思考和想像为宁甲臣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素材和空间。春天,院子里的青草冒芽了;冬日,窗棂上的冰花化了,这些微小的事情都被宁甲臣写进了诗里。20多年来,宁甲臣写了将近5000首诗,总字数超过了200万字,用过的草稿纸整整装了8个纸箱。

  乐观让宁甲臣忘记了自己的残疾,任何一个接触过宁甲臣的陌生人,都会被他的笑容和幽默所感染。用宁甲臣自己的话来说,“愁眉苦脸也是过日子,开开心心也是过日子。既然已经病了20多年,唉声叹气也治不好我的腿,为什么不让生活多一点笑声呢?”宁甲臣开朗地说,正是双腿残疾带给了他静心学习、安心写诗的机会,“关闭的窗子挡住了阳光,也挡住了寒风”。现在他觉得,自己从阅读、创作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快乐,不比任何一个四肢健全的人少。宁甲臣认为,是诗给了他“新的双脚”,让他可以和健康人一样去探索未知、感悟生命。 “生命的触须重新蓬勃而生”——坚持创作终获佳绩

  在坚持了20多年之后,残疾人宁甲臣的勤奋写作终于结出了果实。1996年,在张德福的推荐下,宁甲臣的组诗——《爱的羽毛》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举办的首届中国农村诗歌大奖赛上获得了银奖,并被收入了大型诗集《南吟北唱》;2000年至2001年,励志诗《天缘人生》、《如果是今生注定》、《心中的水仙花》先后被多家报刊杂志发表;2002年,组诗《大海》、《我的生活》入选《河北文学作品精选集》……近几年来,宁甲臣先后有20多首单诗在报刊上发表。瓦房店市文联一位工作人员评价宁甲臣的诗作时说,宁甲臣的诗多是励志、说理之作。因为他特殊的生活经历,让诗人有更多的体验和感悟,因此他的诗作读来让人感到格外真实,他的成功也让人特别振奋。

  宁甲臣的事迹同时也引起了瓦房店残联和文联的注意。瓦房店市残联负责人曲女士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宁甲臣一直没有收入,全靠年迈的父母养活。为了让宁甲臣的生活有所保障,残联工作人员帮助宁甲臣破格申请到了两项社会保障金;同时残联和文联有关人员帮助他整理了多年来的诗稿,准备结集出版。其中,诗集《爱的珍藏》已经成稿,已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达成了出版协议,很快就将面世。而宁甲臣的第二部诗集《我并未输给过命运》也正在整理过程中。

  “我想,砸碎这久闭的窗子,挣断命运的锁链,冲出去,告诉你一段失而复得的记忆,让生命的触须重新蓬勃而生”。20多年的努力,残疾诗人宁甲臣终于破茧成蝶。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个写诗的人,每一天都应该挑战自己的内在素质,作出新的超越”。也许宁甲臣的未来道路上还会遇到荆棘和风雨,但这位无法走路的诗人已决心以诗为足、以意志为拐杖,继续写下去、继续奋斗下去。

  作者:本报记者 刘万恒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