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远离洋节所带来的喧嚣与浮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6日08:27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薛明贾大雷

  洋节也过好几年了。由一开始的群情兴奋、彻夜狂欢,到了现在洋节期间无力应付、东躲西藏。洋节在几年中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洋节抛开它消费的外壳,内核的虚空已经在几年的狂欢下逐渐失去了光环。很多人在这几天选择逃离洋节,也是一种理性回归的表现。

  越过越长的洋节

  几年下来,很多人发现这洋节越过越长了。从一年开头的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再到年终岁尾的感恩节、圣诞节,一年当中洋节的纷至沓来,让很多人觉得疲于奔命。

  机关干部王鑫告诉记者,“原来年底过洋节,朋友们私下搞个小聚会热闹一个无可厚非,但现在这洋节是越过排场越大了。原来一天晚上的节,现在却分出了好几个夜,而且全都名正言顺,哪天不过都不行。可是哪有精力折腾这3天呀?”和王鑫有一样看法的人有很多。

  虽然,洋节在年底才到“正日子”,可是它的预热期却非常之长。12月初,各种餐饮娱乐场所就开始粉饰店面,各种节日饰品和英文贺词,都在时刻提醒着过往的人们圣诞即将来临。商场里,各种“节日打折”、“节日酬宾”的横幅也满目皆是,店员们早早穿戴上具有“圣诞”象征意义的服装向人们展示着商场才是洋节真正的领地。据我市几家商场销售人员介绍,每年洋节来临之前都是商场的销售旺季。几年前,我们都是洋节到来之前一两个星期前开始造势销售商品。现在11月底,我们就开始出洋节的牌了。

  和商场相比,餐饮娱乐场所的洋节备战更加卖力。据记者调查,在距年底洋节一个星期前,我市多家知名酒店的各种餐位几乎都已抢订一空。而且平日里有的特价菜、打折菜,洋节时都以原价销售,如果谁想在当天或提前一两天订到包房简直不可能。我市一些量贩式KTV,也早早地停止预订了。据经营者介绍,现在不论大、中、小包房预订率已在98%以上,想再订到房间就只能看运气了。

  原来,过洋节是年轻人的“专利”,现在小到初中、小学生,大到为人父母的中年人也都加入了过洋节的队伍。在商场里记者发现,不少背着书包的学生在放学后,一批批地光顾商场为同学选购洋节礼物。一位十三四岁的初中生告诉记者,现在班级里要好的同学之间,到了洋节都要互相送礼物表达一下心意,自己也向家长要了钱来给同学买礼物。还有几个高中生在曼哈顿商场买下了一棵大“圣诞树”,说是准备到一个同学家开个PARTY热闹一番。而不少中年人,也把年底的洋节当作了一次娱乐,都提前约定借机潇洒一回。

  圣诞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尤其在消费主义一点一滴的侵蚀下,这个原本神圣的西方节日,已经演变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主义者的狂欢节,作为小资浪漫化和仪式化的一种充分表达,圣诞已经像是一场推广消费主义信仰的全民总动员。

  “强制性”洋节

  社会交往甚广的私企老板张先生提起洋节,竟是一肚子的苦水。他告诉记者,去年年底过完洋节他就大病了一场。因为一连几天狂欢到天明,而且都是大醉归家,第二天还要上班,弄得身体实在吃不消了。他给记者列了一份洋节时间表,第一天跟公司员工聚会;第二天亲友聚会,期间穿插数场;第三天同学朋友聚会,期间也将穿插数场。他说,这些聚会也没什么特别,无非是买醉到天明,可是哪场也不能落呀。为了不让朋友们挑理,说什么也得把这洋节挺过去。

  洋节里“忙碌”的人群比比皆是,像张先生这样过得有些苦涩的人不在少数。自由职业者李小姐对洋节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洋节虽然不是法定节假日,但比任何节日过得都要夸张。到了那几天,你是过也得过,不过也得过了。同事、朋友们都在张罗,你一人不过,就好像没有社交圈子或不近人情。过得够不够丰富也成了衡量人的标准,人家过三天,你过一天,显得你太平庸;人家一晚上赶三场,你就在一个地方玩,显得你没朋友。洋节不是咱们老祖宗的传统节日,现在是越过越势利了。

  孙磊提起过洋节,有点往日不堪回首的意思。他说,“去年年底过洋节。一连三天,基本没着家,妻子差点跟我离婚。可我也没办法,几个聚会都是要好的朋友、最亲近的同学,再不就是单位同事张罗的,哪个也推不了。而且大家还都约定,不许带家属,因为组织者说,那样不能尽兴。妻子给我打来电话,我这边已经是人仰马翻了,给她气得够戗。你说也怪,人家外国人过这些洋节也讲个合家团聚,而我过个洋节差点搞得妻离子散。可有什么办法呀,今年还一样得过。朋友同事又约好,不去行吗?不过,这回得先跟妻子打好招呼。”

  对于许多人来说,过洋节有些约定俗成的感觉。不由得你是否喜欢是否接受,身边就早已形成一种氛围,让你感到不参与其中就会有失落感或被遗弃感。只有参与其中,才会觉得自己并未与整个社会脱节。很多人就像得了“强迫症”一样,不问因果地花大把金钱,投注大量精力在洋节上。

  逃离洋节

  日前,在著名的西祠网站上出现了一个点击率很高的帖子:一批年轻人以“拒绝洋节”为题发出呼吁,而跟帖支持的人居然很多。尊崇传统的中老年人拒绝洋节可以理解,但是以过洋节为乐的年轻人做出拒绝则绝对是件新鲜事。

  发帖的这位网友是位刚刚工作不久的大学生,他告诉记者,发这个主题的目的是想先从形式上断绝这种西方文化的“侵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不再被国人淡漠。他说,对外国人来说,圣诞节是一种非常传统和正规的节日,但是到了中国,就逐渐演变成一种形式上的狂欢和媚俗。对这种现象“看不下去”的他决定从今年起开始拒绝洋节,同时希望找到志同道合者。这位学生的想法,可能立意比较深远,但却是自己实实在在的想法。他们真的想逃离洋节。

  大学生耿华为“逃离洋节”找出的理由是减少开支。她说自己的“洋节史”也有个三四年了。每到年底洋节,同学、朋友就要一起吃饭,然后卡拉OK,而且偶尔还要互送礼物。可别小看这几天,这几天花掉的可是她一个月的生活费。她告诉记者,虽然是AA制,但那些天什么东西都贵,几天下来几百块钱打不住。今年思前想后,决定找个理由把活动全取消了。何必为了疯这么几天,花那么多钱呢?

  公务员小刘“逃离洋节”的理由是图个清静。他说自己是个比较淡漠的人,日常也不喜欢闹哄哄的环境,所以也不打算去凑洋节的热闹了。他告诉记者,很多人把洋节的功效归结为排解压力、沟通感情。可洋节对中国人又没什么特殊的意义,为什么非要集中那么几天呢?平日里,找几个好朋友一起坐坐,谈谈天,聊聊近况,不也一样起到排解和沟通的作用嘛。何况,洋节那几天公共场所全是人满为患、嘈杂不堪,也得不到想要的效果。

  大学教师郑欣对“逃离洋节”给出的理由比较理性。她认为,在国外洋节也不是把酒欢歌、挥金如土的日子。在这些节日里,人家会有很多公益活动、会有很多人想着回报社会投身公益事业。而我们过的洋节成了什么样子?就是把大量的金钱挥洒在这几天之中,通宵达旦地狂欢却没有任何积极意义。我们的城市还有很多人生活非常困难,但为了过个洋节而比着消费,奢华之风迷漫全城,这个纸醉金迷的洋节,她是要坚决逃离的。

  省社科院王教授认为,全球化的浪潮带给洋节越来越大的规模,这虽然不必大惊小怪。但随着人们理性的回归,对洋节的盲目追捧也会逐步降温。不管是继续狂欢洋节,还是逃离洋节,这都是人们迎接观念震荡的正常反应。

  其实,最本质的圣诞节应该是尽量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用最少的钱和最多的时间给他们带去欢乐,而这种欢乐就是努力平衡过度奢华消费和过度平淡无趣之后,我们能够得到的最大收益。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