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不明飞行物坠地续:百人出现百种版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15:06 新闻晚报 | ||||||||
12月11日晚11点40分,兰州夜空突如白昼,据当地媒体报道,一颗“陨石”从天而降,落到兰州,并紧跟着引起相当于1级地震的剧烈震动。 “陨石”落下后,兰州再没有平静过,媒体,各地探险者,甚至熟悉地形的当地农民,纷纷跑上前台,按照自己的角色,以疑似存在的“陨石”为道具开始了自己的“表演”,报纸上,街谈巷议的话题里,空中传输的电子讯号中,都开始不同寻常地喧闹起来。
惟一静默的,是政府部门和兰州的科技部门;惟一对这场大戏看不懂的,是老百姓们。 “陨石”撞地球,百人百种版本 不管怎么说,那块“陨石”的降落所引起的现象都是惊人的。 当晚11时40分,兰州市民王成德同家人一同往家走,夜色中,他突然感到隆隆的雷鸣声响在天空一侧,同时,夜空被彻底照亮。他抬起头来一看,才发现天空中的那个东西“核心是红色的,外面一圈白色,后面拖着长长的尾巴,把整个夜空截为两段”,速度非常快,以致在听到声音后就抬起头的王成德,只对那光亮和尾巴产生了一瞬的感觉,如果不是随后而来的震动,他会以为自己花了眼。 但记者随即得到几个人的辟谣,家住在五楼的市民王会兰肯定地告诉记者,那个“陨石”不是直着冲下来的,“它在拐弯,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最后好像是在兰州上空转了个圈,然后才向南扑了下去”,而它的颜色也不是红色的,“是金色的,通体金光闪闪,带着呼啸声”。 这种“陨石拐弯”的说法也得到了白银市青城村村民的证实,这里一直被公认为“陨石”降落地,村民李俊民说,“陨石”在空中画了个圈,然后就掉到后面的群山中了。 “陨石”能画圈吗?没有任何人给出过答案。 对于“陨石”引起的震动也有多种版本。 出租车司机王任虎从来不相信“陨石”会落到兰州边的农村里,他肯定地告诉记者,“陨石”一定在兰州市内的哪个楼房上。“当时‘陨石’落下后,我的车身和车窗都开始震动,震得非常厉害,好像要把我的车掀翻,你想,如果‘陨石’落在了一百公里外的农村,我能有这么厉害的感觉吗?” 李俊民则对震动有另一种解释,“不是一次震动,而是多次震动,震得我的窗子都快碎掉了,随之而来的是热度,我躺在屋子里,发现外面的闪光和震动后,又感到灼热,我一直以为是谁家着火了。” 最让记者感到意外的版本是,“陨石事件是胡扯”,而抱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在记者走访的兰州市民中,有四成市民都言之凿凿地告诉记者,没有“陨石”,没有光亮,没有震动。“当时我和女儿都在家里看电视,丈夫刚下班回来,压根没看到过什么‘陨石’,那么剧烈的震动,我能感觉不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告诉记者,他倒宁愿相信这件事是真的,也愿意把自己的版本说出来,虽然他什么都没有看到。 “陨石”寻找民间化,危险并快乐着 兰州一家媒体报道,这样的新降落“陨石”与几百万年前陨石相比有巨大价值,“上面的等离子流射线留下的痕迹是新的,这对太空的了解极有作用。” 但从11日开始到现在,兰州官方没有组织过一次相关搜索行动,权威监测部门对相关资料的公布也极吝啬。 于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陨石爱好者便纷纷拿起行囊,赶到兰州,开始了自己的寻“石”之旅。昨天,记者找到来自河南郑州的48岁陨石爱好者赵三喜,在他寻找石头的10天里,好几次差点搭上自己的命。 “陨石”落下的第二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报道了这次事件,已经脱衣服上床的赵三喜一骨碌爬起来,到火车站买了车票,赶到了兰州。 下车后,他买了当地所有的报纸,看到有家媒体透露,根据当天地震局的数据,“陨石”引起的震动震源在白银市青城村,还具体到了哪个山头。“本来我根据当地人的口述,初步确定了地点,可是人家地震局都这么确定了,我放弃了我的计划,直奔青城村。” 后来他才知道,这里除了可夺人性命的群山,什么都没有。 在青城村,他住到了一个老乡家里,歇都没歇就开始爬山,当天气温零下6℃,还刮起了大风。 “山好陡,我只顾往上爬,只要能上的地方我就上,可是我没有想到,这些地方根本就下不来。”爬到一座山的半山腰,他的毛衣已经被汗水湿透了,赵三喜脱了毛衣,只着单衣轻装上阵。 爬到山顶,赵三喜才发现原来过了这座山,还有一眼望不到边的群山,而他已经爬了一整天,再也没有力气了,独自一人在山上瑟瑟发抖。他开始下山,可这时他才发现,他已经下不来了。“这里的石质特别不好,只要一碰就碎,根本容不下我的体重。” 后来他远远地在山脚下看到了村民李俊民,被慢慢指引着下了山。 “当时我都害怕了。”在山上放了一辈子羊的李俊民告诉记者,有些地方,人只要上去就会掉下来摔死,当时赵三喜站的地方就是。 后来,那家媒体又有了新说法,“陨石”根本不在青城村,已经在青城村找了10天的赵三喜都快哭了,“怎么这些信息说变就变的?” 现在赵三喜已经在兰州市郊的农村住了半个月,跟他在一起的还有几个来自沈阳的寻石爱好者,每天一大早,他们划定好自己的区域,星星点点地往山里头跑。村里的几个农闲的村民跟着他们,“我们必须不错眼地跟着,怕他们摔死了连尸体都找不到。” 对于“陨石”光临 当地表现冷热不均 “陨石”降落后,兰州媒体就开始兴奋起来,但这种兴奋多少有些变味。 兰州某媒体一直在对陨石搜索事件做独家报道,这家媒体与从北京赶到兰州的天文学专家合作。据该媒体一位记者透露,坠落地点出奇得广泛,从东到南,甚至于兰州市区内都成了这家媒体宣传的“疑似地点”,于是,拿着报纸的业余“寻宝者”就成了这家报纸最好的“发行员”。 另外,政府部门的沉默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兰州市民抱怨,从奇异现象发生到现在,都没有权威说法来告诉过他们,到底那是什么东西。自从11日晚出现的不明物体爆炸坠落以来,一些来自北京、南京等地的学者、天文爱好者,为寻找不明物体的坠落地点忙得不亦乐乎。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科研机构一直对此事默不作声。 “地震局对当晚的震源肯定有记录,只要公布了震源,找起来就方便多了,可就现在来看,一切都是猜测,权威数据我们还一点都没有见到过。”一位业余陨石爱好者向记者抱怨。 一些天文学家担心,这种没有统一组织的“寻宝”活动纯粹基于一种民间自发状态,他们来自不同的单位和团体,文化层次各异,目的不同,各自为阵,难以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使得搜寻行动难度重重。 一些“寻宝”者也担心,由于群众缺乏专业知识,这种无序的搜寻即便真的找到了“陨石”,能否有效地保护好“陨石”和坠落现场,也是个疑问。 记者曾采访了地震、科研等部门,但他们都表示,目前接受采访都很为难,“说不清楚”。甘肃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是对群众进行科普教育的部门,该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由于目前坠落物体是否是陨石,以及坠落在什么地方等信息还不明确,在没有科学论断的情况下,政府不便作出明确的表态。结果,记者在一些农村就得到了不少关于陨石的迷信说法。一些群众将当天晚上发生的现象称为“开天门”、“鸣天鼓”,并流传很远。 刘亚楠忧心地说:“如果相关科研机构不出面解释,就会有人借机宣扬迷信。” “无论对‘陨石’现象是否有确定性的科学论断,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科研机构首先应该主动给公众提供相关的科普服务,避免恐慌和盲目‘寻宝’活动。”刘教授说。 寻找陨石的价值所在 一般来讲,陨石坠落在居民区的可能性极小。陨石通常坠落在海上、湖中、田野甚至可能是南极洲的某个地方。当然,任何事情并非绝对。两年前,一颗巨大陨石在南非莱索托王国的一个村庄上空发生爆炸。陨石碎裂为数千块碎片散落在村民的民房之上,事后,当地人共找到400块陨石碎片。其中一块撞入一间厨房内,烧毁了厨房内的一塑料容器。爆炸发生后很多科学家赶到村中,从散落到地面的陨石碎片科学家推断,爆炸前那块大陨石重达一吨左右,它在环绕太阳运行了460万年后,以超过音速50—100倍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 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陨石收集者的数量近年来显著增加。2004年的全球陨石黑市交易异常活跃。陨石走私和抢劫陨石案件的发生也日渐频繁。陨石的价格也开始大幅上涨。其中,来自月球和火星的陨石标本最为贵重,其价格高达每克3万美元,这个价格是黄金价格的3000倍。 -相关链接 神秘的天外来客 陨星(陨石)按其成分可分为3种。一种是石质的陨星,含有硅酸盐,它们中的大部分含有球粒结构;一种是在地球上没有发现的球形物质,直径大约为1毫米,由硅酸盐橄榄石聚集而成。还有4%-5%的陨星为石-铁质陨星,它们含有一半金属,一半硅盐。每年落到地球上的陨石物质使地球增重大约1万吨,但大多数陨石物质不比沙粒大,大到足以产生“火球”的陨石是很稀有的。 作者:□晚报记者李宁源兰州摄影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