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财欲望被骗子利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19:07 扬子晚报 | ||||||||
近来,本报在A版连续刊登了“我省众多公司历险连环骗”的新闻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连日来,南京、连云港、徐州等市又有五家公司的负责人给本报新闻热线来电话或写信到报社,反映自己公司遭遇的类似骗局。 记者注意到,这两天接到的几起骗局的反映和本报前几天报道的骗局有明显不同之处,主要区别在于,骗子不再使用相隔万里的“部队”来行骗,而是使用江苏境内的一个假公
12月25日下午,南京赛华木业有限公司的甘总经理来到编辑部,向记者介绍了险些被骗的经过。今年12月10日,她接到一位自称是“湖北宜昌市成丰实业总公司”总经理刘某的来电,称他们公司想在南京寻求“高分子防化膜”产品合作经销商,给60%代理费。两天后,甘总经理便收到“湖北宜昌市成丰实业总公司”寄来的公司资料和“高分子防化膜”产品目录、价目表等。12月21日,甘总经理突然接到一位自称是“连云港海州湾渔业有限公司”李总经理的电话,李总称,一位朋友推荐他找到甘总经理的公司,他紧急定购25000米“高分子防化膜”产品,总金额为85万元。见有大钱赚,为了做成这笔买卖,双方很快订下了合同。就在这关键时候,本报连续报道了“我省众多公司历险连环骗”的新闻,引起了甘总经理的注意。甘总经理及时戳穿了骗局。她对记者说,要不是看了扬子晚报的就上大当了! 连日来,省内外一些公司负责人及市民打电话找到记者询问一些疑惑的问题: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骗子何以这么多?在做生意时究竟又该怎样来防范?昨天下午,记者专门采访了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乔教授。他对此类骗术进行一番归纳后说,目前,这类行骗手段就是在利用金融交易的时间差做文章,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但骗子之所以屡骗成功,他们主要利用一些企业、公司想快速发财及发大财的欲望。另外一点是,利用金融交割的空子。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服务相当不完善,资金划拨周期一般在3天左右。当一些企业、公司求财心切的客观事实和金融交易的不完善碰撞时,企业、公司就很容易上当。 乔教授还建议,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倡导投资理性,改善金融交易的咨询性服务,提高交易的及时性是防范此类骗子的最有效方法。实习生 葛玲玲 本报记者 耿志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