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让农民工带着工资回家过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10:55 法制日报

  安全祥和迎两节让农民工带着工资回家过年

  本报记者 陈晶晶

  江苏泰兴的小马在北京的建筑工地上做了两年泥瓦匠。今年他一点儿也不担心拿不到工钱。因为他压根儿就不需要从包工头手里拿工钱,“咱也有了卡,今年肯定能带着工资回
家过年”。 小马所说的“卡”是北京市建委与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推出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卡”,市建委建筑业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小虎介绍说,2005年1月1日起将起用的“实名制管理卡”,把合同管理、工资支付和身份认证综合管理,建筑企业直接向农民工的银行账户发工钱。

  小马只是北京市80万建筑业外来农民工中的一员,也是全国3000万建筑业农民工中的一员。据建设部统计,农民工的打工收入要占到家庭经济总收入的40%,如果农民工的工资被拖欠,就使3000万个农村家庭的衣食住行看病上学没了保障。

  然而,截至2003年末,全国累计拖欠的工程款竟高达3660多亿元,仅去年一年竣工的12.4万个项目就拖欠了1756亿元工程款,仅2003年之前累计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就达到171亿元人民币。

  清欠!1月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清理拖欠工程款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清欠工作;1月3日,新华社受权全文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工作目标。

  正如建设部有关负责人在今年两会中回复人大代表提问时所说,从建设单位到总承包单位,再经过分包单位甚至包工头,处在产业链条末端的农民工是各个环节问题的集中爆发点,“要从源头上彻底治理拖欠问题,根本的还是要靠完善法规制度”。

  首先从链条首端的建设单位开始。

  据今年上半年建设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的联合督察调研显示,房地产开发项目和政府投资工程的拖欠问题依然最严重。由于施工企业“僧多粥少”,作为建设单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要求施工企业垫资或注册后抽逃资金,等项目建成后项目公司却转移解散,把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包袱甩给施工企业。

  对此,建设部今年颁发了《关于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实行建设工程合同保证担保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办理有关手续时,必须向承包商提交由银行、担保公司等机构为其提供的工程款支付保证担保;同时施工企业也对等提交有关承包履约保证担保。建设部副部长黄卫认为,此举将大大减低房地产领域新拖欠的产生。

  其次是链条中端的劳务分包用工环节。

  目前建筑业使用农民工主要有三种形式:农民合同制用工、“包工头式用工”和劳务企业式用工,其中“包工头式用工”仍然是最主要形式,由包工头和企业签订劳务合同,而包工头和农民工之间更多的还只是口头协议。一些包工头结到工程款后,先用来付材料费用后发农民工工钱,有的甚至恶意克扣乃至偷跑掉,以至农民工告状无门。

  今年以来,各地积极探索建立成建制的劳务分包队伍,鼓励他们成立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劳务分包企业,并且以法制形式严格该类企业的市场准入,严禁非法用工。

  最后是链条末端的工资支付环节。

  建设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今年联合颁发的《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暂行办法》,成为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最有力工具之一。不少地方还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实施办法。

  比如北京,除了小马即将拥有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卡”外,日前出台的《北京市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用工和工资支付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因建筑业按月结清工资确有难度,规定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工资,但不得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每季度末结清劳动者剩余应得工资,超过30天不支付的就算无故拖欠工资行为等等。

  环环都有法制的铜墙铁壁,“老赖”想继续“赖”下去没那么容易。最新统计显示,截至12月10日,全国建设领域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偿付比例已达96.57%,天津、黑龙江、上海、海南和浙江五省市已全部完成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清理工作。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全国3000万农民工平均每人拿到了1000元被拖欠的工资。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旧的欠账未清,又继续盲目上新项目,造成新的拖欠。只要有拖欠现象的存在,就会有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记者发稿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正在进行中,不放过每一个“老赖”可以藏身的角落。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