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稳住能致富——聚焦山西省农民工转移就业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0日05:12 山西日报

  引子一位乡镇书记“泼来的冷水”12月初,记者采访了吕梁某县为外出打工农民举行的欢送仪式。目送着一个个打扮得精精干干的年轻姑娘和小伙子,怀揣着对明天美好生活的憧憬,乘坐大巴而去。想到这些农村青年从此走出大山,闯荡天下,人生将翻开全新的一页,记者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不想,中午就餐时,同桌一位乡镇书记却给记者“泼过来一盆冷水”。以下是我们
之间的对话实录。

  记者:过去是“好出门不如歹在家”,现在是不用催、不用撵,自觉自愿离土离乡,“风风火火闯九州”。看来,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经深入人心了。

  乡镇书记:的确如此。可你注意到没有,今天我们县输送出去的农民工,全部是去做保安和保姆工作的。

  记者:这有什么不对吗?村里的年轻人为人憨厚,手脚勤快,肯于吃苦,在城里干活一定会受到欢迎的。乡镇书记:这话没错。可你不知道,这几年我们县走出去的农民工,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在做保安、当保姆。不是说这些职业不好,而是说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而且对年龄有着严格的限制。我们乡就有不少青年农民,在城里“晃”了几年,就“超龄”返乡了,却又“两手空空”,啥本领都没学下,在村里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和其他农民没啥区别。

  记者:这确实是个问题,这种现象普遍吗?

  乡镇书记:咋不普遍?随便翻翻报纸、看看电视,一说到某地输出农民工了,几乎不是当保安就是做保姆。我担心的是,过几年,这批孩子超龄后不适合从事保安、保姆工作了,又缺乏一技之长,大多肯定还得返乡务农。到时,今天的“外出务工热”势必会演变成为一股“返乡潮”,这显然是与国家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政方针背道而驰!

  “一盆冷水”令记者对方兴未艾的“外出务工热潮”进行着冷静的思考。

  现状

  体力型、雇佣型、季节型农民工是主流记者随后所做的调查表明:这位乡镇书记所言甚是,以“二保”(保安、保姆),餐饮服务、健康理疗业服务员,建筑工人等为主的体力型、雇佣型、季节型工作,确是当前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也是各地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重点工种。

  省社科院经济所农村室主任韩东娥认为,这一现状有着诸多方面的成因。首先说明市场上,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市场,对体力型、雇佣型、季节型工种有巨大的需求;其次,农村劳动力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素质不高,短缺技能,难于在较高层面的平台上转移就业。因而,他们不得不将目光“锁定”在了对个人素质和技能要求不高的工作上来;另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如何引导。当前,我省需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素质参差不齐,政府在培训和转移工作上,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等多重压力,于是便首选了投入少、风险低、难度小、见效快的“二保”等工种为突破口。韩东娥主任认为,也不能排除个别政府官员贪图“立竿见影”出政绩的因素。

  采访中,不少人对以体力型、雇佣型、季节型农民工为主的劳动力转移现状表示忧虑。在省城某酒楼做保安的榆社青年王杰忧心忡忡地说:“我已经习惯了太原的生活,实在不想回去。可年龄一天天大了,总有一天老板会辞退我的。我又没啥手艺,到时不回去,留在太原能干啥?”汾阳市北廓村党支部书记徐景军说:“我们村的孩子进了城大多干的是粗笨活计,没啥手艺,绝大多数几年后还得返村。有些人在城里干得心野了,眼高手低,地里的活不想干,其它活又干不了,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省职业介绍中心交流洽谈部部长王玮介绍说:据他们调查,在城市服务行业打工的多为农民工,此行业对于年龄有着严格限制,一般为18-25岁。一过25岁,除少数人通过努力上升到管理层或转型为自主创业外,更多的是被“淘汰出局”。后者虽实现了“转出去,有活干”,却由于缺乏一技之长,难以做到“稳得住,能致富”。方向逐步向培养技能型、创业型、长期型农民工转变“尽管输出体力型、雇佣型、季节型农民工并非治本之策,但不失为权宜之计。只要市场有需求,我们就应该鼓励农民走出去,从事这类职业。”省职业介绍中心交流洽谈部部长王玮向记者解释自己的观点说:“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大根本之策,而要大幅度提高农民素质,一时半会又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转移工作不应停滞不前,也不能要求过高,只要把众多富余农村劳动力转出去,使他们增加了收入,就是不小的成绩。而且事实上,从事‘二保’等工作也不是一无是处,农民出去后毕竟眼明了,心亮了,发展的路子也宽了。”

  吕梁市委副书记白云认为:要使我省劳务输出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用发展的眼光为未来培养高素质的农民,变‘劳务输出’为‘人才输出’。”一些专家建议政府,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大力引导从事“二保”等工作的农民工,珍惜在外的机会,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农民从根本上提高素质和技能,当前在组织农民工培训时,要将重点逐步由体力型、雇佣型、季节型向技能型、创业型、长期型转变,使受训农民拥有一技之长,“身怀技艺闯天下,增收致富无需愁。”

  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已经意识到“转出去有活干”离“稳得住能致富”差距甚远,开始着手为农民工授以一技。太原市在安排当前农民工培训工作时明确要求:“要从现在简单的家政助理、物业保安、餐饮服务、健康理疗等培训,逐步向各类操作员、技术工种培训转移,让农民工真正学到一个致富本领。”吕梁市更是先行一步,全市劳务输出现已呈现出由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由谋生手段向外出创业转变的特点。作为市级培训基地的吕梁农校、吕梁技工学校,现已培训农民工2000余人,输出400余人,全部为电子工、焊工、修理工等技术型人员。农民变技工后,拓宽了就业空间和领域,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工资待遇。据了解,吕梁市劳务输出现已遍布全国20多个城市,部分农民还打工“打”出了国门。全市农民依靠外出务工,资产达千万元的有100多人,达百万元的1000多人,有的资产甚至已上了亿元。

  范非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网络编辑:张清兰)

  论坛交流用户名: 密码:进去看看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