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杭城18岁少男少女述说成人时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0日05:58 都市快报

  成人了,成人了!12月9日下午,1000多名18岁学生代表汇聚杭州高级中学,参加杭州市第八个“十八岁成人节”成人宣誓仪式。他们头戴红色成人帽,手捧《宪法》,庄严宣誓长大成人。12月中下旬,杭州各个中学也陆续开展各种成人仪式和以成人节为主题的班会。

  杭州市从1997年开始,确立每年的12月9日为成人节,各个中学陆续在12月组织年满18周岁的学生(高三)参加成人宣誓仪式,于是,少年们的成人时刻就在18岁这年的12月定格

  今年杭州的高三学生大约有7万,他们概念中的“长大成人”是怎样的?杭二中、杭十一中、杭十四中、浙大附中等学校高三学生参加完成人仪式后,七嘴八舌畅谈了自己的看法,鲜活真切的表述引领着我们去触摸成人时刻。

  童年,我们这样回味

  秦天(杭二中):前些日子打扫卫生,无意中找到自己小学的作文本,上面还贴着那时候我最喜欢的贴纸。在本子里,卖菜的大娘总是“脸红通通的”,秋天泛黄的叶子总会“落满院子”,好学生总会“将钱包交给警察叔叔”,现在读来很天真,那么一本正经的笨拙。我已经18岁,深刻、技巧、感染力,我的笔摇摆于愉悦与惶恐之间。“我还年轻,我需要远行。”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这样说。看着作文本,我发觉自己走到一个回不去的地方,就像我剩下的贴纸早就不见了。

  戚小园(浙大附中):当我发现我不愿和小我10岁的妹妹玩耍时,当我能够买衣服不让妈妈陪着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长大了。

  张栋林(浙大附中):现在,不用赶在晚上10点之前回家了,坐在网吧,也没人来赶你;拿着身份证,回忆从前的无忧无虑;见到别人家小孩做傻事时能笑一下了,自己不会做出相同的傻事来。

  责任,我们这样感受

  胡丹(杭十四中):记得昨天弟弟和我说:“你成人了真好,可以光明正大地进网吧了!”我笑了,成人应该有自己的行为准则,成人不应该沉迷于网吧。长大,我最大的感悟是作为成人的责任。

  赵樱之(杭二中):小时候的冬天,吃着冰淇淋在雪地里狂奔,生了病,只知道扎针的疼和吃药的苦。现在,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喝冷水,不要吃冰品,记得吃维生素,记得“累了,就喝三勒浆”……那是因为成人了,懂得关心自己,对自己负责就是对父母负责,对所有关心自己的人负责。那没有责任感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再也不会直到天黑也不回家。

  陈亦超(杭十四中):一直以来,我的梦想就是背着行囊到处闯,过一种“漂”的生活,然而,随着思想的成熟,我逐渐意识到:“闯”并不是不负责任地顾自己远走,而是担负起一个家庭的责任,为了家庭的幸福而去奋斗。成人,意味着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马一正(浙大附中):成人就是为高考拼搏的一张张无奈但是充满斗志的脸。

  王燕妮(杭十四中):长大了,就是在面对爸妈的时候,我首先会想到我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而不是我可以得到什么;回家的时候我会先主动地去问一声:今天累吗?他们有心事的时候我会去安慰他们,我会说,别为我操心了,我长大了。

  冯昊(杭十四中):与父母订立契约,从18岁开始,之后的生活费用由自己承担,在未赚钱之前的费用向父母借,有经济来源后向父母偿还,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自主独立与责任感。

  施总颖(杭十四中):今年生日那天,我给父母买了礼物。因为我出生那天就是“父忧母难日”,长大了,心中有一种异样上升的火焰,我觉得有一种担子压在肩上。

  独立,我们这样表现

  张曼(杭二中):我长高、长胖了,这是“物理变化”,但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化学变化”:小时候,天天缠着爸妈出去玩,在课桌前一刻也坐不住,长大后,尤其是进了高中,繁重的学业让人无暇喘息,偶尔同学说一块去玩,我却不知怎么不像以前那么来劲了,总觉得有做不完的题和少得可怜的时间。

  长大了,自觉性强了,更有责任心了。从前,老师会撕掉习题集后面的参考答案,我们却挖空心思再买一本来抄,而现在老师不撕答案,我们也会自觉地做完习题,再对答案。

  张茜(杭二中):几天前的一个双休日,爸妈恰好都去上海办事,我在空荡荡的厨房,刹那间不知该做什么。但接下来,我却把脏衣服都洗了,家里的小猫三餐准时喂好,睡觉前检查门窗有没有关好,还“试验”一些美味犒劳自己。发现自己长大了,渴望接受挑战,渴望被人信赖。

  郑铃(浙大附中):当我穿着自己买的衣服,平时有自己的想法,为将来的现实生活谋划时,我觉得自己长大了。生活是自己的,不该有太多虚无的憧憬,而是应该务实,我认识到生活总有我们太多预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应该早做准备,力争加入社会后,快速融入。

  情感,我们这样领悟

  胡慧霞(杭二中):我们学校是寄宿制的,每星期只能回家一次。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很少,而且常常是在饭桌上度过。我不喜欢挤公交车,为了避开乘车高峰,我常常不在家吃星期天中午那顿饭,早早赶到学校去。妈妈总是抱怨,甚至呵斥过我。我把这归结为代沟的加深。

  成人节仪式结束回家那天,碰巧是爸妈的工作日,我突然明白妈妈为什么会那样,她只是很珍惜每次全家人相聚的机会,哪怕是几分钟也是莫大的满足。代沟只不过是孩子任性的产物,一个长大的孩子应当不再任性并学会理解。我想,我长大了吧。

  徐莹冰(杭十四中):心智比以前成熟了,不再任性爱发小脾气。最主要的是学会了更多地去关心父母,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与父母一同享受美味的食物、美好的事物,而且有更明确的生活目标。

  朱洁瑾(浙大附中):18岁的生日,我向往的不是父母的“动感超人”(动画片《腊笔小新》里的一个形象),而是朋友送的一句祝福。

  丁伟伟(浙大附中):8岁时,父母的话是圣旨,不敢违背;18岁时,自己的话是圣旨,不容置疑。

  赵汇(杭二中):长大后我觉得还是心智上变化得较多。很容易想到一些不开心的事,容易“郁闷”。我还懂得了要反省,有时会写日记。怕被人利用,会在意利益,在意评价。爸爸曾说“你不可能一辈子都待在我身边的”,也是,长大后我不再那么靠近家长了。

  薛丹(浙大附中):有一次我考试考砸了,不敢见姑姑,后来等到战战兢兢站在她面前,她说:“怕我什么,你都那么大的人了,难道我还会打你?读书是你自己的事。”对我而言,长大,也许意味着,不再因考试成绩差而不敢面对长辈了。

  傅愉(浙大附中):每当我考砸,爸爸妈妈并不在我面前严厉地责骂我,但每当他们在刻意小声说话时,我会敏感地感觉到他们在为我担心;每当朋友向我倾诉痛苦,我能静静地聆听,并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顾馥茵(浙大附中):我有了自己带锁的日记本,当妈妈无意中拿起它的时候,我会紧张地抢回来,不会像小时候那样把和别人分糖吃之类的小事都告诉她。和许多的朋友拍了许多大头贴,花花绿绿地贴在自己房间的墙上,惟独没有和爸爸妈妈的合影。

  生活,我们这样变迁

  吴正伟(杭二中):寝室的书架2003年12月11日,一双没有洗过的袜子,一堆杂乱的篮球杂志,两三盒流行音乐磁带。

  2004年4月7日,一堆略微整理过的篮球杂志,桌面多了几盒乡村音乐的磁带。

  2004年10月12日,(第一次月考后),桌角一个很久没洗的杯子,没有篮球杂志,很空旷,散布着几张撕碎的试卷,我第一次用两小时来看天花板。

  2004年12月12日,一个洗得很干净的杯子,多了一本《哲学的故事》《中国古代史》几本《数学重难点手册》,桌上有了流行、乡村、蓝调、爵士、古典……除此之外,还有几盒《高中英语听力》。

  樊晔(杭二中):从前,我在家里提一些建议,父母总是不屑一顾。但自从我上高三以来,我的意见在家里的支持率骤然上升。爸爸是数学老师,我在家经常向他请教数学题目,讨论的时候,我有很多地方采取的解题思维都比他高一筹;家里有些高科技电器,比如数码相机,我懂得比老爸快多了。现在家里有事情都是三人商量,我喜欢这样的氛围。

  董天媛(杭十四中):不觉自己已经是个成人了,原来的偶像由流行歌手变为历届名流,看的书从武侠小说转为国际性杂志。阅读面变广变深了,心里的波涛不再轻易暴露;凡是有计划,计划表上的安排一个个解决。

  林文倩(浙大附中):小时候妈妈给我买小人书,现在我背着妈妈自己买漫画看。

  吴玉婷(杭十四中):是个大人了,过年不可以再要压岁钱了。

  余天(杭十四中):视野更宽阔,视角更独到,视觉更敏锐,视力……唉……

  韩俊(杭十四中):长大意味着更多的自由,或许现在我还没有取得个人自由独立的物质基础,但我首先能追求的是思想的自由。

  金方举(浙大附中):长大成人,就是晚上11点钟回家,爸妈都没有问我去了哪里;就是家里关于一些重要事情都会和我商量。

  王筱寅(浙大附中):生日那天酒店订桌子,我用的是自己的名字,当我拿出身份证登记时,我感到很自豪:我成人了!

  王琤(浙大附中):清晨唤醒我的不再是妈妈的声音,而是不变的生物钟;伴我入睡的不再是父亲宽厚的肩膀而是自己的笑容;已经用和爸爸一样的剃须泡,已经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真的告别了玩具。

  丁成波(浙大附中):大人们不再叫我“小孩”了,我不用再去管“未成年人不得……”这些标语了;我会被女生递过来的小纸条弄得满脸通红。开始注意自己在女生面前的形象了。

  老师眼看着孩子们长大成人

  李军良(杭州高级中学语文教师):我18岁时,爸爸递给我两包烟:“我不是鼓励你抽烟,烟是成人世界的东西,给你这个,是想告诉你已经长大成人了。”那时候我还不会抽烟,这两包烟让我感觉怪怪的,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好像要马上去承担什么,但具体是什么还懵懵懂懂。

  成人仪式不是成人的完成式,而是要在灵魂上感悟一下,有一种成人的心理准备。

  赵碧野(杭十四中校长):看到孩子们对自己成长的这些细腻感受,我欣喜若狂!他们是有爱心、有责任的一代。他们已经懂得要自主自立地去创造,特别是他们关注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始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但孩子们的话语中似乎少了老师,老师为孩子的成长也花了很多心血,希望孩子们在这方面也有所感悟。

  尚可(浙大附中校长):孩子们长大,自主意识增强了,对老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光有一颗爱心不足以成为一个好老师,还需要在理解、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去引导学生。很欣赏《早春二月》中孙道临演的那个萧涧秋,像他那样真正走到学生心里去的老师,现在还是太少。

  链接·国内外的成人年龄和仪式

  布朗族,15岁

  布朗族(多分布在云南)青年男女到15岁时,要举行染齿礼仪。男青年集体到女青年聚会的地方,用当地一种叫“吉”或“考阿盖”的树枝烧成黑烟,互相涂染牙齿,使其变成黑色。经过染齿的男女青年,即被视为成年人,从此获得谈恋爱和结婚的权利。

  德国,14岁

  每年的四五月份,全国满14岁的少男少女穿戴一新,由家长、亲友陪同集合在当地的文化之家。地方政府负责人或社会名流首先致辞,讲解成人之后对社会所担负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勉励他们遵守社会公德,报效国家。然后,师长、亲友和低年级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祝贺,并赠送礼物和鲜花。中午,全家聚餐以示庆祝。晚上为他们举办舞会,时间还可以破例延长至夜里10点钟。

  多哥,18岁

  每年的7月下旬,都要为部族里年满18岁的男女青年举行成人仪式。按照部族习俗,男青年都要集中在北方的拉马卡腊,举行长达一周的摔跤比赛。每个年满18岁的小伙子要连续三年参加摔跤节的比赛,才算真正成为男人。

  日本,20岁

  日本1948年政府规定每年1月15日为成人节,凡满20岁的男女青年都要身穿节日盛装,到公会堂或区民会馆等处参加成人仪式和庆祝活动。一般首先由町长或村长致词,勉励青年们努力学习、工作,担负起未来的责任。然后青年们高声宣誓,决心改掉稚气,以严肃的态度步入成人的行列。一些男青年还结队进行冬泳,以示勇敢地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

  (见习记者周炜通讯员屠晓丹金功发丁筱华叶春 都市快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