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近三成国人已成无性夫妻 无性婚姻不利健康 (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14:34 浙江在线
近三成国人已成无性夫妻无性婚姻不利健康
  南京丘比特婚介所“无性征婚”业务一经推出,立刻引来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和对“婚内无性”的争议。

  12月8日上午,挂有“相亲会”横幅的大厅里挤满了人,但是,原本应该热闹非凡的场面却格外的安静,尽管来相亲的先生女士们也都衣着华丽,但他们的眉宇间却似乎多了些踌躇和羞涩,先生和女士们之间甚至都不敢直视对方,这个令人尴尬的场面使这次征婚的组织者也显得无奈。

  原来这个安静非常的“相亲会”是我国迄今为止第一个面对公众提供“无性征婚”的婚介单位———南京丘比特婚介所组织的有65名男女参加的“无性征婚相亲会”,来到现场参加相亲会的征婚者都是明确表示要选择无性婚姻的男男女女。

  “无性婚姻”这种婚姻现象在有着传统婚姻文明的中国还是一件新鲜事,但是,这种让人们难以启齿的个人隐私如今已经变成了可以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这次“无性征婚相亲会”被报道后,众多关于“无性婚姻”的社会调查和专家评说见诸各媒体上,人们开始关注夫妻间问题,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生活。

  一个大胆的想法

  孪生“石女”寻夫君“无性征婚”女比男多

  南京市升州路上的丘比特婚介所坐落在一家宾馆的一层,这里的负责人罗俊面前放着一部有来电显示的电话,电话声时常响起,罗俊就用他带有南京口音的普通话和电话那头的人进行交流。

  “你自己有什么问题,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你可以明白地告诉我,我可以替你保密,”在经过了将近20分钟的谈话之后,罗俊放下了手中的电话,他说,这是从杭州打来的电话,小伙子是杭州人,先天性器官短小,没有办法过正常的夫妻生活,想找一个也没有性功能的女人,他说他过两天会带着资料来这里登记入会。

  罗俊面对的第一个来征“无性婚姻”的人是从安徽来到南京的双胞胎“石女”,“11月份,她们的妈妈带着她们来到我这里,说要征婚,但是,她们明确地说明自己患有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俗称“石女”),尽管如此,还是希望能够找到愿意和自己共同生活的人。”

  这对双胞胎“石女”的大胆举动不仅使从事了3年婚介工作的罗俊为之震惊,也吸引了南京的各大媒体纷纷进行报道,人们突然把目光集中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群。

  “她们征婚的消息登出去以后,很多人都打来了电话,这当中就有同样是患有先天性生理疾病的人,我很惊讶,原来,需要‘无性婚姻’的大有人在。”我开始计划组织“无性征婚”。

  记者从南京市卫生局了解到,在南京这个700万人口的城市有病历记录的性功能障碍患者高达10万人,而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那些因为经济或其他原因不曾到医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性功能疾病的患者。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不仅需要医院的治疗更需要人们的关爱。

  从11月份开始,罗俊将自己的婚介所的一项新业务“无性征婚”正式推出来,“一经推出,每天的电话接不完,比我想象的还要火爆。”罗俊随手拿起一个月来打电话进行咨询的电话记录,记者看到,记录本上记录了对方的年龄,身体情况,征婚原因以及婚史等个人资料,“打来电话的还是男性多,但是能够到这里来真正登记征婚的人却是女性比较多。这也使我能够给他们提供的可选择的对象的范围比较有限。”

  在 12月 8日举行的第一次“无性征婚相亲会”上,女性40人,男性25人,“人数很有限。”罗俊这样评价第一次相亲会时的情况,“但是我知道,这是一个开始,因为很多人不愿意吐露这么隐私的问题,你可能想不到,相亲会上40多岁的大男人见了别人跟害羞的姑娘一样,他们害怕别人问及自己有什么毛病。我要组织一次范围更大的相亲,给这些人更多的选择机会。”

  两个无助的原因

  压力疾病致“无性” 婚内无性近三成

  在世俗人眼中,夫妻间没有“性”还要说出来是一件很难启齿的事情,但是,可能很少有人对于“无性婚姻”有过真正的了解。人们对于“无性婚姻”的理解也是各有想法,对于“无性婚姻”的界定,从来就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但大多数主流的性社会学家认为,夫妇间没有生理疾病或意外,却长达一个月以上没有默契的性生活,就是“无性婚姻”。

  产生“无性婚姻”的原因大致分成两种原因,即“想做爱却不行”和“可以做却不做爱”。前者原因比较明确,一般起因是性功能障碍;而后者,却是以“太忙”、“太累”、“老了”等为由,对无性状态毫不自知,压根儿就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

  这种被社会学者区分为两类的“无性婚姻”在罗俊的“无性征婚”中再一次得到了验证,“在第一次组织的65个来应征无性婚姻的征婚者中有一半的人是因为患有这样那样的性功能障碍疾病,另一半则因为心理问题,他们要求给自己找一个不需要性生活的伴侣。有器质性疾病的征婚者男士占绝大多数。除此以外,都是因为有各种不快的情感经历造成的心理问题,想通过‘无性婚姻’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性学家指出,这是一种明显的精神性疾病。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这样的年轻人到处都是,“他们生存压力大,情绪焦虑,相当多的人时时面露疲态,郁闷成疾。可以说,为了出人头地,他们没有了性的快乐。”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教授组织研究学者做过一次抽样调查,这组抽样调查数据指出:在中国已婚或同居的男女中,每个月连一次性生活都没有的人超过了四分之一(28.7%),而在最近的一年里连一次性生活都没有的则占6.2%。

  关于婚内无性,研究者们也开列出以下原因:

  一、性知识的缺乏和性技巧的单一,比如不恰当的时间,或不恰当的地点,或单调的姿势,乏味的氛围;二、环境的恶化与污染、食物质量的下降,引起人体激素分泌失调,进而导致性冲动减弱;三、人的本性就是“喜新厌旧”,无性婚姻是再正常不过了。这个原因显然看不出有任何办法能够有所改进,所以不免让人有点绝望。

  由于看到问题的原因所在,寻找解决的办法也就成为很多医学专家、社会学者关注的话题。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副教授,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徐震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无性婚姻”自己的看法,什么叫做“无性婚姻”?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婚姻中少性的情况倒是很多,在解放前就存在。如果以每个月没有一次性生活来定义“无性婚姻”的话,那么,在中国,前几年已经达到了高峰期,而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回落,所以,现在不是中国“无性婚姻”时代的到来,而是中国正在走出“无性婚姻”时代。

  三种各异的结局

  幸福与否有待商榷 无性婚姻不利健康

  “无性征婚”对于征婚者而言莫过于三种结果,两个无性征婚者结合,婚后依然无性,却幸福的生活;两个无性征婚者结合,婚后由于彼此心灵上的和谐默契,使彼此得到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和谐,重新唤起情和性的需要,幸福的生活;而人们最不愿看到的是两个无性征婚者,在以无性方式结合后,其中一方在外界受到刺激,唤起对性的需要,然而造成家庭解体的悲惨结局。

  这种在日常生活中关于“无性婚姻”的报道和关注时常有之,而在备受瞩目的娱乐圈以及文学作品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这种表面上完美的“无性婚姻”不仅在中国存在,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是不难寻到。说到最著名的无性爱侣,可能都绕不开法国大哲学家萨特与著名女权主义者、《第二性》的作者波伏娃这一对。他们相恋达50年之久,每天下午1点45分在巴黎著名的穹顶饭店共进午餐。但萨特却在本能上排斥婚姻。波伏娃接受了这个事实,同时还要忍受萨特朝三暮四的花心。

  这不是一段平等的爱情,而波伏娃本人也曾有过几个情夫,虽然她一生永远忠实地爱着萨特。这两位哲学家是以常人罕见的精神与事业上的力量支持着他们关系的,然而即使如此,萨特念及他与其他女人的关系,仍然不免叹道:“不结婚的规则和结婚的规则同样束缚人的手脚。”

  那究竟“性”在婚姻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近代性学研究发现:性爱是巨大的镇静剂。做爱时,人体可释放一种叫内啡呔的物质,它是一种天然的镇静、镇痛剂,能给整个神经系统创造一种轻松、无虑的内环境,从而提高免疫系统功能,使抗病能力得到提高。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如果婚姻无性,起码对健康来说是一种缺失。

  来源:每日新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