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关爱,延续1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2日08:21 哈尔滨日报

  文/本报记者章梅

  20岁的董雪莹一脸稚气,见到她时,她正在黑龙江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物业管理专业3楼的一间教室打扫卫生,每天她要负责两间教室的清扫工作,这样一个月她能靠自己的勤工俭学赚取150元钱的收入。这,对于董雪莹来说很重要。

  她希望自己尽快自立,尽快拿到助学贷款,这样资助她的于杰伯伯就不用再为自己花钱了。她知道,10年了,于伯伯为自己付出的太多太多……

  生活艰辛 妈妈轻生

  莹莹无奈求助市政府

  在哈尔滨手表厂工作的董凤兰与丈夫离婚后,带女儿过日子。孤儿出身的董凤兰与养父一起生活,当时工厂效益不好,常常开不出工资来,一家三口就靠养父的工资活命。1992年养父去世后,母女俩的日子越发难过起来。

  不得已,董凤兰靠去别人家帮忙洗衣做饭挣点钱维持生计。那时,董雪莹觉得家里本来就不多的东西一点点减少,缝纫机、桌子通通被妈妈拿去卖掉了,最后,家里只剩下没人要的柜子和一张床。转而到了女儿上学的年纪,董凤兰东借西凑总算为女儿凑足了学费,女儿上学了,可母女俩心并没放下,她们为明天的学费在哪里而担心。没过多久,董凤兰无力供女儿上学了。

  一天,妈妈拿来一个装满白色液体的瓶子,把里面的液体倒进两个杯子,刺鼻的气味弥漫开。妈妈往杯子里倒进水,搅拌一下,刺鼻的味道淡了。妈妈叫来莹莹说:“喝吧,这奶可甜了,你一碗,我一碗。”仿佛预感到什么似的,莹莹惊恐地扑上去大喊:“妈妈,别喝,我以后一定听你的话,我只要你,别的啥也不要……”争抢中“奶”洒了一地,母女俩抱头痛哭了大半夜。后来,莹莹知道那杯“奶”是敌敌畏,吃了人就会死掉。

  在这件事儿的激发下,莹莹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家里的事儿写出来,看看有没有人能帮帮妈妈。9岁的莹莹想到了在她那个年龄所能知道的最大的部门:市政府。信是在1993年寄出的,信件寄出的那一刻,莹莹心头如释重负,终于完成了一件应该办的事儿。但随着信件的寄出,她越发感到忐忑起来,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对是错,担心妈妈知道后会批评自己不要强。

  找工作 减学费

  想方设法帮扶孤苦母女

  就是这封信改变了莹莹母女的命运。莹莹没想到,这封信还会使自己从此多了一位“父亲”。

  当时的一位市政府领导看完信后,指示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到孩子家中看看,帮助协调解决一些困难。在市政府办公厅工作的于杰处长与处里同志带着市领导和全处同志的捐款走进了董雪莹家。走进董雪莹家时,他们震惊了,这哪像个家啊!这个家完全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看到一大群人进屋,董雪莹就像一只受惊的小猫蜷缩在妈妈身边,怯怯地看着周围的人。送去慰问金、米面油,于杰还是甩不掉莹莹那副瘦小、无助的模样。

  于杰又悄悄来到莹莹所在的港务局子弟小学,看到早早赶到学校的莹莹正在帮老师点炉子,两只小手黑黢黢的。见有生人冲她过来,莹莹慌张起来,以为自己又惹祸了。

  回到单位,于杰立刻与有关部门协调,董凤兰回到原单位上班,学校减免了莹莹的学杂费,董家也用资助的钱还清养父生病时的欠债。在于杰等热心人的帮助下,母女俩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董凤兰回到单位后,单位仍不景气,工资还是开不出来。莹莹家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得知情况后,于杰又先后两次帮董凤兰联系了新的工作,使莹莹的生活、学习有了保障。

  写长信 开家长会

  “父亲”愿“女儿”做阳光女孩

  因为家境贫寒、亲人少、与外界接触不多,莹莹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内心很自卑,这一切让于杰看在眼里,痛在心头。应该让莹莹成为一个阳光女孩,为此,于杰开始了不懈的努力。

  为了让莹莹学业进步,于杰帮莹莹转学。初中时,莹莹所在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尽管莹莹是校三好学生,考虑到将来升学等问题,于杰决定让莹莹转学,他托朋友打探消息,又找到当时的区领导和学校领导介绍莹莹家的情况,终于赢得了学校的理解和支持,帮莹莹转学到市重点中学第38中学。转学后,莹莹以前打下的学习底子跟不上教学进度,于杰又帮她借复习磁带……毕业时,莹莹的成绩已提高到中等偏上程度。

  为了让莹莹健康成长,于杰更关注莹莹的心智发育。一次,感到莹莹情绪出现波动,于杰连夜给莹莹写了一封长信,亲手交到莹莹手中。信中告诉莹莹要自信、乐观,眼前的困难是人生的财富,同时鼓励她“现在努力学习,将来对社会作出大的贡献,自己也才会有高质量的生活”。

  为了让莹莹增加阅历,他经常带莹莹到单位吃饭。每当单位同事问起莹莹,于杰总是一脸幸福地说:“这是我姑娘!”

  为了让莹莹自信,于杰与莹莹的小学、中学老师和现在的大学辅导员建立了热线电话。平时,别人的电话可以不接,只要老师来电,于杰马上接听。学校开家长会时,只要有时间,于杰常常以家长的身份到场,向班主任了解莹莹的学习、情绪变化等情况。成绩好时,于杰跟着高兴;成绩差时,于杰马上帮她分析改进。莹莹给市领导写信的事儿被传出后,一些记者来到学校采访莹莹,没见过这种阵势的莹莹被吓坏了。老师找于杰商量怎么办,于杰说,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这种“出名”对弱小的莹莹是一种伤害,以后一律不再接受记者采访!

  于杰说,对“女儿”没有过高要求,只希望她能乐观地面对生活,将来能支撑起这个家。如今,看着莹莹一点点长大,一点点变得阳光起来,于杰欣慰许多。

  “父”夸“女儿”懂事

  “女儿”说“父”心细

  十年相处,“父女”亲密无间。于杰说“女儿”懂事,“女儿”夸“父亲”心细、有责任心。

  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9岁时,莹莹就学会了做饭。有一年大年初五,董凤兰加班,莹莹在家和馅、擀皮,包了几十个“厚皮”饺子,煮好了盛在盘子里自己一口没吃,想等妈妈回来一起吃,结果饺子坨了,饿着肚子的莹莹困极了倒在门口睡着了。董凤兰在家养病期间,莹莹每天早上都要早起给妈妈端屎倒尿,做好早饭才去上学。

  每逢年节,都能收到莹莹的祝福,短信措词特用心,这让于杰感叹有这个“女儿”真好!

  见到莹莹时,她对记者夸起“父亲”心细:年节前总会打电话给她,问她还缺啥?每次出差,都会给她买回一份纪念品,他的孩子有啥,自己也一样不少,甚至更好。于伯伯心细得很,每次总会给她买一些女孩喜欢的东西。

  去年高考,莹莹的分数可以读自费本科院校,只是一年需要1万多元的学费。为了让于伯伯减轻压力,“女儿”坚决要求读大专,这样于杰一年只需出资七八千元钱,孩子这样懂事,让他觉得欣慰。

  说起父亲的责任心,莹莹落泪了:每年让“父亲”资助自己这么多钱,已经是笔很大的负担了。所以我曾经想靠贷款上学,减轻点于伯伯的负担,但“父亲”怕耽误我的学习,坚决不同意。被黑大录取后,莹莹开始过集体生活,于杰几次打电话催促莹莹去打乙肝疫苗。莹莹心疼钱,总是不舍得打。于伯伯第一次十分严厉地批评了莹莹。莹莹在于伯伯的“逼迫”下高兴地去打了针,于伯伯这才松了口气。

  说起第一次批评女儿的事儿,于杰对莹莹说,一个女孩子,将来要工作、结婚、生孩子,要是患上传染病,可怎么得了?“父”爱之情溢于言表。

  真诚的“父”爱是“女儿”的精神支柱。莹莹遇到重大“决策”时,首先想到的是于伯伯。高考填报志愿时,已调到我市松北区工作的于杰,正赶上太阳岛二期改造的关键时期,分身乏术,他也放心不下莹莹,就让爱人找在哈理工大学工作的妻弟帮助选报高考志愿。

  于杰的行动赢得全家支持,于杰的妻子、儿子也把莹莹当亲人看待。于杰的儿子常常把自己用过的书、复习资料留给莹莹。他说,书上有我作题时画过的重点、难点,给“妹妹”看,以后可以少走弯路。今年中秋节,于杰出差了,他的妻子就负责将米面油、月饼等节日用品送到莹莹家中。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