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怎样以小搏大?——与中德塑钢型材有限公司董事长程田青对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03:35 山西日报 | ||||||||
与程田青见面之前,对中德塑钢型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德)并没有多少了解。 与程田青对面坐下,他自我介绍说是专程从长治赶来参加由方圆策划公司举办的“企业绩效与管理”讲座的。一个不太知名的小企业的老板也来参加这样高层次的讲座?半信半疑间,不由得有些刮目。
从2001年开始起步生产塑钢型材,短短三年时间,生产线发展到16条,年产量达到8000吨,年产值达到8000万元,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跃成为全省最大的塑钢型材生产企业。又不由得引发了记者浓厚的兴趣,也引发了记者与程田青的一番对话。 记者: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都经历过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但中德所经历的这一过程时间之短确实令人惊讶。这其中的奥秘肯定也是众多中小企业非常关注的。您能否谈谈中德的发展奥秘? 程田青: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深奥的东西可谈。但我觉得我们企业的理念“人为本、技为先、质为根”可以概括出我们企业的发展历程。 中德真正起步可以说是从2001年开始的。满打满算还不到三个年头。如今企业员工300多人,下岗职工占到60%以上。为什么用这么多的下岗职工,在很大程度说因为我曾经也是一名下岗职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有这么一种体会:企业和一个大家庭一样,和睦家庭能产生亲和力,企业的和气能产生凝聚力,也就是人常说的“和气生财”。所以,这些年来,我总是想竭力营造一种凝聚力非常强的企业氛围,让所有的员工都能在相对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做好自己的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但是,我们毕竟是企业,不是慈善机构。是要靠创造财富、实现利润而生存发展的。既要尽量为更多的人创造就业的机会,也和我们现在的大多数家长一样,教给孩子生存的技能。所以,我们的企业虽然规模不算大,但我们的企业文化却不比一些大企业差。有一本书叫《做事不要找借口》,我读过后受到很大启示,我一下子又买了30本,发给中层管理人员和一些工人。这既是我经营企业的准则,也同时希望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 我们的企业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最重要的还是得益于我们的人才战略。现在,我们的总工是从上海聘来的,还有一批主要的技术人员来自湖北、内蒙古等地,除了我们企业的发展前景,当然我们对技术人才的待遇非常优厚。 记者:小企业在各方面的先天不足是显而易见的。怎样才能弥补这种不足? 程田青: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中小企业就如同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小舟,与那些实力雄厚、规模宏大的大企业相比,稍有不慎,就会翻船。如果要与那些大企业抗衡搏杀,就更需要有他人不及的过人之处。而这过人之处,首要的是来自对市场的了解。我从事塑钢型材生产,得益于我曾经经营铝合金和其他塑钢型材的经历。比起铝合金,塑钢型材在各方面又进步了许多,但也还存在不少缺憾。有一次,我从东北一家厂家进回20多万元的塑钢型材,就因为结构不太合理和质量上存在的一些小毛病,销得不太好。当时我就想,要是我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肯定要比它强。也就从那时起,我萌发了自己投资搞型材的念头。我们虽然资金缺乏,实力不够雄厚,但有一点我非常清醒:尽管是小企业,但我们一定要在高起点上起步,哪怕是规模一时上不去,工艺和技术水平也绝不能落后。所以,我们引进的是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线,使用的是国际最先进的德国配方。产品一上市,自然高出一筹。 记者:有的小企业,起步阶段势头也很强劲,但真正步入发展阶段,却不能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而被淘汰出局。要想避免这种局面应该怎样应对市场呢? 程田青:中德进入市场,刚刚赶上各种原材料价格猛涨,型材价格低迷。这一高一低,无疑对我们是一个严峻考验。类似的种种考验我们肯定还要无数次的遇到。如果随大流生产普通型材产品,既没有规模优势,又没有品牌优势,注定生存艰难。所以,我们只能从寻找市场空白点上下工夫,通过比别人多走一步的思路,在普通型材上寻求新亮点,开发出塑胶共挤型材和铝塑复合型材两大特色产品,解决了密封不严和铝合金、塑钢各自存在的不足。实现了产品迈出一小步,争得市场一大步。我觉得比别人多走一步,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一招妙棋。 无论铝合金还是塑钢,密封不严是多年未得到有效解决的一个老问题。几年的经营实践和深入的市场调查使我看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制作质量,二是胶条本身质量不高。找到了症结,我就对症下药,一是在制作过程中严把质量关,二是从源头上做起,使用了由化工部一家研究所为我们研制的专用胶条。尽管这种胶条价格相当于普通胶条7倍多,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上了马。结果当然是密封问题迎刃而解。类似这样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很难解决,关键看你能不能想到,想到以后能不能做到。我常用一句话警醒自己:谁是你最强大的敌人?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打倒自己!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我觉得这句话更有普遍意义。如果你规模上本身先天不足,又没有技术和质量上的优势,还用得着别人动手?自己爬下恐怕是早晚的事。 作为中小企业,还有一点必须清楚:要准确定位,不能搞小而全,只能挣你该挣的钱。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普通产品和大路货上不和那些大企业正面搏杀,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着力搞出自己的特色,瞄准市场的空档,凭借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以及富有竞争力的价格在市场上竞争。我们现在有两种主打产品:一是塑胶共挤双密封型材,二是铝塑复合(断桥隔热)型材。这两种产品都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连海螺、实德这样的国内大厂家也没有。如今,这两大产品成了我们中德最受消费者追捧的俏销货。 记者:同那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技术和研发力量显然处于下风。怎样弥补这种不足呢? 程田青:确实如你所说,尽管我们有我们的人才战略,有我们自己高薪聘请的研发人员,但要真正和大的企业相比,力量肯定还是不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一是高点起步,比如我们最初项目的引进。如果单靠我们自己的技术力量要研发这样高端的产品,显然力不从心。但是借用外力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二是从市场实际出发。我们要开发一个新产品,首先是从最基层、从一线的安装工人开始调查,因为一线的工人最了解产品的性能和存在的问题。比如我们开发的铝塑复合断桥隔热型材,主要是针对用户和安装工人反馈的铝合金密封不好、塑钢强度不够的问题而把二者的优势结合在一起而开发的。新产品出来后,又根据一位朋友提出的要求,在普通白色的基础上增加了木纹、黑胡桃等时下较为流行的色彩,使产品的色彩达到50多种,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本报记者桂小纯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网络编辑:郭丽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