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去救助站与一位流浪乞讨人员的对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10:32 海南日报 | ||||||||
本报记者文刚 近日寒流突至气温骤降,省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于去年12月30日走上街头,开展了冬日送温暖活动,为海口南大桥、明珠广场和海口戏院一带的流浪乞讨人员送去冬衣和毛毯。但忙乎了一个晚上,被访的36名流浪人员中只有3人愿意前往救助站。“宁睡街头受冻,不愿进站求助”,这是一个流浪乞讨人员的真实想法。本报记者和他进行一次真诚对话,试图从
为什么我们选择海南 阿龙,山东人,自幼失去父母,从小流落四方,至今已有40个年头。他现在以乞讨为生,常在海口乐普生天桥一带活动,住府城旅社。 阿龙说,海南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特别适合流浪乞讨人员这个群落生存。目前主要有七八个省的流浪乞讨人员在这里找生活。其中,安徽、河南多为残疾卖唱者,贵州一族则以年轻求学或治病无钱为由乞讨,剩下的就是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的人,干什么的都有。 据记者了解,海南人不吃剩饭,也给乞讨流浪人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浪费”这个词,对于这个特殊社会群体来说,却是一件天大的福音。阿龙回忆说,就在去年的端午节后,他曾在一个垃圾箱捡到几十个大粽子,装在一个大塑料袋里,打开闻了闻,一点没坏,还残留着刚拿出冰箱的丝丝凉意。无独有偶,第二天在东湖边,他又见几个乞讨人员剥食粽子,不同的是,这些人只吃里面的馅,连外层的糯米都不屑去吃了。 一大堆完好无损的衣物,被扔进了垃圾箱,几件稍微脱漆的家具横七竖八地扔在空闲地边。一个拾荒者走过,很有信心地对记者说:“在海南只要你想要,除了钱,什么都能捡到。” 为什么我们不去救助站 我国的收容遣送制度已经运作了几十年。阿龙炫耀说,从他第一次和收容遣送站打交道,至今有近40年的历史了,被收容遣送的次数也弄不清有多少次了。个别收容站条件之差,令人望而生畏。海南虽说各方面条件还不错,但每天也只是保证6元的生活费,这点钱他们在外面很容易乞讨回来。 其次,流浪乞讨人员住在站里,几天之后就要被送回去,不是长远之计。阿龙说,虽说住在里边吃喝不愁,但没有银子进账,在里面也呆不住啊。 第三,住在里面,肯定有里面的规矩,这对他们自由散漫惯了的人来说,无异于活受罪。 据海口救助站的一位负责人分析,流浪乞讨人员很大部分在生活中曾经受过挫折,但他们没有顶住生活的压力,所以心理扭曲和沉沦的比较多。往往抱怨社会对他们不公,难于与人沟通,也难于再次融入社会。 作者:文刚 (来源:海南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