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地下通道上演“十面埋伏”(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07:44 潇湘晨报
地下通道上演“十面埋伏”(图)
  韶山南路的部分地下通道内垃圾成堆,而且没有灯光照明,行人大多不愿走记者 马 静 摄

  昨日本报报道了韶山南路因地下通道不“通”导致车祸惨剧发生(详见本报昨日A4版)。为什么韶山南路拓改完成后,配套工作一直跟不上来?为什么地下通道一直不“通”?报道出来后,广受读者关注。

  昨日上午,记者再一次全程对韶山南路11个地下人行通道(从东塘到红星日用品市场)和1个车行通道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地下通道的确难以通行,给沿线市民带来不少隐忧。

  污水浸漫地下通道

  地下通道为何不“通”?市民举报:积水是最大的原因。

  记者看到,韶山南路红星建材大市场前十字路口的地下通道、高升村南红星大市场站的地下通道和植物园站的地下通道,都有积水,而且这3个地下通道内积水最浅的也足足有1个台阶深,将脚伸进去,污水完全可以没过脚踝。

  此时,在红星建材大市场的地下通道内,有一对父子走到通道入口,看到里面犹如汪洋般的积水,无法前行,只能调头离去,走上马路小心翼翼地横穿而过。

  大人名叫李华,他的脸上有着难掩的尴尬和气愤。他说每次8岁的儿子出去上学,他都要交代儿子,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不要横穿马路,要走地下通道或天桥。然而面临这样的局面,他不知道该怎样和儿子解释。李华说原以为现在道路拓宽了,又有地下通道,儿子上学、出门该放心了,看到这种情况,他反而更担心了。

  高升村南红星大市场站的地下通道和植物园站的地下通道中,有人用红砖块和竹排铺成了一条路,想从上面踏着走过通道,然而积水早已没过砖块和竹排,行人仍然无法通行。通道内的水很脏,高升村南地下通道的垃圾桶还翻倒在水中,使得积水非常邋遢,漂浮着许多垃圾和灰尘,根本无法看清水下的地板。几个中年男子刚走下台阶,就不得不转身折了回来,一边嘟囔道:“这个样子怎么让人走,这不是逼着人横穿马路么?”

  路灯不亮垃圾成堆

  积水是地下通道不“通”的最大障碍。此外,路灯不亮、垃圾成堆等问题,则是促使行人放弃选择地下通道通行的原因之一。

  韶山南路雨花亭、桔园小区前、路桥集团前、中南大学铁道校区前、井坡子和高升村南、省植物园站台处等7个地下通道内,路灯均未打开,除入口处有些许亮光外,中间是一片漆黑,对面而来的行人根本难以辨认出五官。这还是在白天,到了晚上,情况可想而知。

  居住在桔园小区的陈浩说,白天有时还有人敢从地下通道经过,但到了晚上,谁也不敢从漆黑的通道内走,宁愿冒险从马路上走。他们谁都知道,从上面走,很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但是没办法,漆黑一团的地下通道感觉比横穿马路更危险。在这两者之间,他们只得抱着侥幸心理,选择从马路上行走。

  在韶山南路雨花亭和中南大学铁道校区两个地下通道内,垃圾问题十分严重。垃圾从通道入口的楼梯处一直蔓延到通道里面,里面垃圾更是一堆一堆的,垃圾由于堆放不下从垃圾桶里溢出来了。

  墙面上也很脏,被人涂得花花绿绿的,贴满了各种办证的广告,整个通道好像已经很久无人打扫了。更让人恶心的是,这两个通道内,各有一堆臭烘烘的大便,再加上光线很暗,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触雷”。这两个通道中的行人非常少,偶尔进来几个人,全部都是低着头,捂着鼻,选择干净的地方匆匆而过。有几个行人往下面走了几步,看到大便后,马上皱起眉头,飞一样地跑出了地下通道。

  欲从雨花亭地下通道穿过又折回的路人周新摇着头说:“一边是车流如织的马路,一边是脏乱不堪的地下通道,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啊!”犹豫了一会,周新只得往前走到十字路口,等到红灯亮起时,从斑马线上迅速走过,再折个身,往回走。

  小贩云集摩托横行

  许多小贩还将自己的摊担摆进了地下通道,在通道里做起了生意。韶山南路新中路口地下通道和井湾子地下通道内,路灯都亮着,照明较好,本应是市民通行的方便之处,却被“灵泛”的商贩发现了其妙处,纷纷在里面摆起了小摊,以致卖小菜的、卖鞋垫和袜子的、卖烤红薯的、卖水果的、卖挂钩的、擦皮鞋的还有炸糖油粑粑的全都聚到一起了,地下通道俨然成了“自由市场”。偶有路人经过,看到小摊贩的商品便宜,还真有人掏钱购买。正因为如此,这两个通道内,垃圾成堆。路边散落着烧过的煤球,显然是烤红薯和炸糖油粑粑的摊主就地扔下的;而满地的水果皮,则是水果摊摊主留下的“作品”。

  同时,设有自行车道的地下通道,不时有摩的司机载客呼啸而过,速度之快让行人胆战心惊。

  市民期待加强城市管理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多名从地下通道经过或者原本准备从地下通道经过却又不得不走上马路的市民,他们望着地下通道内的积水、垃圾、灰暗的路面、扎堆的摊贩,无不摇头叹息。

  湖南女子大学大二的女生霖霖说,如今,城市道路越拓越宽了,政府加强城市建设,美化城市环境,这是市民拍手称快的好事,按道理配套设施也应该随之尽快完善,为市民提供更多方便。然而,韶山南路地下通道建成使用后,其配套设施依旧没有完善,或者,遭到破坏后,没能及进维修,进而,导致各种事故频繁发生,实在让人备感遗憾。

  记者了解到,2004年年底,长沙市召开了2004年城市管理“一六”工程总结暨2005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动员大会,计划2005年完成413条背街小巷的改造,加建40座站厕,以解决市民“出行难”、“如厕难”的问题。而地下通道存在的各种隐患,同样属于市民“出行难”的问题,如能彻底解决,方便市民,便是为市民做了一件大实事。

  本报实习记者 周思敏 彭 薇 记者 王书芳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