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康复路:980米见证20年(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07:50 三秦都市报

  虞修潼

  人在货中20年

  虞修潼,浙江义乌廿三里屏石头村人,今年61岁,早先是家乡一名民办教师,上世纪80年代来到西安谋求生路。“那时白天背着包跑东六路、城隍庙,给摆地摊的老人送纽扣,
晚上住在澡堂里,3角钱一晚上。”1984年康复路市场初建,虞修潼和众多与他一样经历的人有了正式经营场所,“2管区中排1号摊位,是我在康复路市场创业的开始。”

  “其实就是一个水泥板摊位,经营的是纽扣、钥匙链等小玩意,生意却很好”,时过境迁,虞修潼诉说创业的艰辛,“从水泥板地摊、钢丝床摊位,再到小铁房、7平方米精品屋,康复路市场的种种变化,我都经历过。”虞修潼进入康复路市场第一年,靠肩扛手提,从分分厘厘的积累中,与合作人每人赚了5000元钱。

  1990年,虞修潼在离家整10年后,在家乡干了一件很气派的事情,他翻建起一栋漂亮的四层楼,花了30万元,是他当年的收入。也是这栋房子的缘故,许多老乡慕名来到西安康复路市场做生意,“光我先后带到康复路市场发展的人不下一百”。就连给老虞打工的营业员,也因此得福,前后有两个白水县女子嫁到义乌,当起了老板娘。还有一个和他相处六七年的打工妹,借了四万元起步资金,在康复路招商楼地下室经营起玩具批发,现在有车有房。

  在老虞记忆中,数字11和他有着不解之缘。“民办教师我干了11年,直到现在回老家,很多人还是习惯称呼我‘虞老师’。来西安时最小的女儿刚满11岁,那时单凭几十元教师工资,粮都不够吃。”虞修潼的女儿在跟他干过4年后,5年前,拿着他支援的11万元钱,和她姐一起在义乌办了个公司,现在固定资产已有数百万。

  20年经商生涯,给眼前这个衣着朴素的老人带来很多变化,虞修潼虽然保持着江浙口音。“其实我已经被同化了,至少饮食上改观很大。”老虞说他几乎每天都要吃一顿手擀油泼面,不然就会想。事实上的变化远不止这些,老虞的腿脚不是很利索,用他的话说,是长期租住底楼,环境阴湿的结果。“没有办法,经营小百货,就是人在货中,货在人中,人必须要和货在一起,因为随时都会有人打来电话要货。”他透露说,20年间,光租房一项开支就有几十万元,家里至今还有二三吨的纽扣陈货。

  在康复路市场像虞修潼这样的义乌人还有很多,他们大多集中“藏身”在市场中的招商楼里,经营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品牌。

  桂付中

  80余亲戚扎根康复路

  “刚来西安时身上只有东拼西凑的360元钱,现在我们家亲戚80多口人都在康复路做生意,我自己也先后投入5万多元置办下两处房产,可以说,康复路市场改变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来自河南许昌长葛市的桂付中表述说。

  1993年,桂付中到康复路市场给人送加工好的衣架,从北口进市场到商户摊位,不过三四百米距离,竟让他走了差不多1个小时,“嗅觉灵敏”的桂付中拿着先前走街串巷叫卖小百货积攒下的4万多元,开始在康复路市场落户。“就在市场南口的张华烈士纪念碑前,我以每月500元租金租下一个摊位边角,经营塑料花批发。”

  面相和气的桂付中胆量惊人,当时他从河北厂家订购塑料花,一次就要一卡车货,光囤货就要同时租下3个库房。经营区域虽小,桂的客户却非常广泛,有来自省内延安、宝鸡等地商户,也有甘肃、新疆客商,“1997年前后,一天挣四五千元轻轻松松”。

  和做生意相比,桂付中日常花消很简单。创业阶段,早上六七点他就蹬着三轮车出摊,摆好摊位后,花1元钱喝碗糊辣汤,然后开始不停歇地招呼客商,“在市场动动腿就需要钱,上厕所要3角钱,叫三轮车转货一次至少也得两三元,客户多了,一天起码要十几二十趟,喝水一月也要15元钱”,桂的午餐通常是一碗3.5元的油泼面,“有味,也顶饱”。桂付中说,在康复路市场做生意的大都很节省,毕竟挣的是血汗钱。

  一直持续到1998年,桂付中用近4万元买下市场五管区的两个摊位,也是从这时起,桂付中不再大批量从厂家进货,而是依托市场大户调货经营。“江浙商户背后都有他们的生产加工基地,有的干脆就设在市场附近,大老远进货回来,算上吃住、运费,还不如直接从他们手里拿货划算。”桂付中不抽烟不喝酒,口袋里却装有20多元一盒的“芙蓉王”,“做生意总需要应酬”。

  11年时间里,经过桂付中“培养”,他的亲戚80余人先后在康复路扎根,经营方式也与他相似。2001年,桂付中在太华路买下一栋三层宅院,“每年过年,包括父母在内亲戚们都在我家团聚,60个碟盘,四套桌椅,才能容纳下”。

  桂付中的小儿子生于1992年,和他在康复路市场经营时间几乎同步。不过在桂付中看来,“儿子更像是个消费者”。

  李铜生

  经营钥匙扣起家

  生于1960年的李铜生,是个地道的西安人。1984年,原本在东天桥经营小本生意的他与300多商户一道,迁至初成立的康复路市场。

  “进入康复路市场的第二年,我就买了一部嘉陵70摩托,也认识了当时全民职工身份的妻子,这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件荣光的事情。”李铜生从经营钥匙扣起家,现在批发内衣。在他看来,最大变化还是物质生活,“住房从17年前不足2万元买下的57平方米大板楼套间,置换成现在的148平方米,价值40万元的三居室双卫单元房。”

  李铜生对自己的认可,是当年选择在康复路经营。“一般人不了解这个市场,认为康复路市场经营的货品价低是因为质次,他们不知道有许多国内知名品牌就是从这里诞生的”,李铜生列举说,知名品牌“浪莎”丝袜,最早是由西安两兄弟在康复路市场开始经营,销路打开后,才走上全国市场。

  让李铜生伤感的是,20年间,不断目睹到本土商户出局。“当年刚到市场时,西安商户人数占到一半,现在是越来越少,原因是本土商户大多依赖江浙市场,事实上,刚把新货经营得有了起色,货源就被南方人掐断。”李铜生说,南方人做生意大都是亲戚套亲戚,本土商户进货遇到的很可能就是对手的亲戚,对方一旦察觉到货好销,打个电话过去,货源就可能被垄断。经营“浪莎”丝袜的兄弟俩也就是由于这个原因,退出市场。

  说话间,李铜生手指市场南口门头上的双龙雕塑说,这块门匾是康复路市场20年的见证物,“在这里生存,不需要太多文化,要的是成熟经验和眼光”。

  方正军

  千万富翁的遗憾

  “康复路是我们这样的人打造出来的!”方正军有点自豪。

  刚满40岁的方正军是浙江东阳市人,他是第一代来到康复路的经营户。1983年,嗅到改革开放气息的方正军和同乡好友小朱一起来到西安,两人合伙在东天桥农贸市场摆起了地摊儿,不久,他们随市场一道迁进康复路,经营起儿童玩具。方正军和小朱在康复路以北的三府湾村里,找到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房子,既住人又放货,然后和其他摊位的小老板合伙买了一辆架子车。每天早上,几家商户老板都提着大包小包聚集在方正军门口,然后用这辆架子车把货拉到康复路市场。

  “苦是苦,但是很挣钱!当时一个小塑料喇叭进价不过1分2厘,出手可以卖到2分5厘到3分,利润基本上能达到100%,现在在康复路批发什么也达不到这么高的利润率啊……”方正军说。

  生意逐渐地好起来,小朱却将目光盯上了药材生意,正好赶上药材市场搬离康复路市场,他正式和方正军提出分开经营。无奈之下,方正军从老家接来妻子孩子,帮助自己经营摊位。1997年,已有不少积蓄的方正军将生意交给妻子,自己则从事服装加工制作。康复路内经营的一部分裤子就是出自他办的厂子,几年下来,方正军已经拥有上千万元资产。

  回想起小朱,方正军一脸黯然,“其实,我真后悔当初让他走,小朱人聪明,但却染上了吃喝嫖赌的恶习,家业硬是给折腾没了。”

  陈德辉

  难忘第一桶金

  早在1988年,高中毕业不久的陈德辉就一人来西安做生意,那一年他19岁。陈德辉赚取的第一桶金,是在康复路钢丝床摊位苦守8年后。1996年前后,一个偶然机会,陈德辉得知浙江义乌一家很有实力的皮具厂生产出一批新款皮带,那时候多数人用的还都是军用牛皮带,不加任何装饰,可是价钱也并不低,陈德辉认为属于他的机会来了。

  就在陈德辉下决心要争取到这款皮带的独家代理权时,市场里有3个商户也同样得到这个信息。

  竞争中,陈德辉没有掩饰他的初衷,拿着所能凑到的全部现金,他开诚布公的向义乌厂家表白了心迹,并承诺可以帮助厂家索要回被拖欠的两万多元货款,商机就这样被他先行掌握在手里。最终,陈德辉如愿拿到了产品独家代理权。此后,从摆钢丝床地摊到拥有宽敞的营业厅,再到拥有他自己的公司和品牌,虽然中间经历了许多商海沉浮,但总能勾起陈德辉回忆的,还是赚到第一桶金的喜悦。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