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政府今年计划咋花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07:35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 ||||||||
本报记者李敬欣王春利昨天,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对今年我省财政支出作出具体安排。据悉,我省公共财政将更多地把钱花在普通百姓身上:全省贫困农家及31个国家贫困县的农民家庭若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学生上学课本费和杂费全免;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将由县级统筹升级为市级统筹……这些钱究竟如何花到老百姓头上?昨天,本报独家采访了省财政厅厅长赵江涛。农业税全免,粮食直补照给政府继续发放“直补”农民将凭“折子”领钱
政策: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5年全省提前免征农业税。去年开始实施的对种粮农民的补贴,今年继续实行,标准不低于去年的水平。 解读:赵江涛说,免征农业税,全省农民将进一步减负增收29.1亿元。中央和省里将通过转移支付承担全部负担,不减少县乡可支配财力。 我省种粮农民将继续拿直补,直补将不低于去年的亩均12.33元的标准,此外还将增加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 去年我省实行的是用粮食补贴抵顶农业税。今年农民不用再缴农业税,粮食直补如何发放到群众手里?赵江涛说,今年要给农民直接发钱。届时,将给农民一户一个存折,直接发放到户,农户将凭身份证到银行取钱。“一事一议”暂不出台农业税尾欠暂不清收政府将出巨资修路打井 政策:省政府决定,2005年“一事一议”筹资政策暂不出台,各地暂不进行“一事一议”筹资。同时,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形成的农业税尾欠,也暂不清收。 解读:“一事一议”,是村组织就村里重要事项组织村民商议筹集资金的一种办法。暂不出台“一事一议”办法和暂不清收农业税尾欠,会不会影响村里的工作和给群众造成一种印象,农业税能赖就赖了? 赵江涛说,农村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如打井、修路等,各级财政都有专项资金。如今年“村村通”安排有60个亿财政支持,打井也安排了专项资金,基础设施建设不会影响到村里的工作。农业税尾欠暂不清收,但并不是说不收了,只是“暂不清收”。村干部工资、五保户供养今后都是政府财政拿钱 政策:乡镇统一为各行政村设立“村级经费专户”,村级经费转移支付资金直接进入各村专户。专户资金只用于村干部报酬发放、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和五保户供养。 解读:赵江涛说,免征农业税后,农民与国家的分配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村级经费由原来取之于农民、用之于农民,改变为今后不再向农民收取,而是由政府负担。但村里的经费、干部工资和五保户的供养并不会由此出现空当。一方面,要调整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分配办法,将村级经费单列,适当提高标准,实行分配到县,控制到乡,落实到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防止截留、挪用。针对当前实际,要研究探索对村级财务实行集中核算的具体管理办法,可以由乡镇统一为各行政村设立“村级经费专户”,村级经费转移支付资金直接进入各村专户。专户资金只能用于村干部报酬发放、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和五保户供养。职工养老保险全省升“市级”财政加大投入标准将提高 政策:今年7月1日起,全省将实行以省辖市为单位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 解读:赵江涛说,公共财政要关注和维护困难群体的利益。省财政厅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确保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投入。特别是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基本完成向事业保险并轨任务,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关键是完善社会保障筹资机制,提高统筹层次,增强保障能力。我省将按照“五统一”基本模式,即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统一筹集和管理使用基金、统一企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和人员管理、统一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赵江涛说:目前我省实行的是县级统筹,统筹层次低,调控余地小。实行市级统筹后,统筹层次提高,保障能力就提高了,同时也提高了宏观调控能力。“两免一补”救助困难家庭解决贫困子弟上学问题 政策:从今年秋季新学年开始,我省3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试行新政策:凡是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父母均为农民的农村中小学生将实行免课本费、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活费。此外,作为全国首个试点省份,我省今年还将对全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实行“两免一补”。 解读:赵江涛说,享受“两免一补”有两个前提,一是必须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二是中小学生父母均为农民。此举将逐步解决过去农村儿童因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的问题。 “这对贫困大县固始来说,绝对是个好事!”昨天,固始县财政局长张文中接受采访时说,目前县里有在校中小学生33万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有25万人左右,其中很多符合条件,眼下当地学校实行一费制,中学生每年交费120元,小学生每年70元,如果再加上寄宿补助,符合条件的学生家庭一年将省下一二百块钱,这不亚于减免农业税给他们带来的惊喜。“三奖一补”重奖先进鼓励贫困地区自立 政策:从2005年起,财政部将对财政困难县和产粮大县实施“三奖一补”激励机制,这对农业和产粮大省的河南又是个福音。 解读:赵江涛说,“三奖一补”是财政部从今年建立的激励约束机制,即财政困难县乡政府能够增加县乡税收收入的和省市级政府增加对财政困难县财力性转移支付到位的给予奖励,对精简机构和人员做得好的县乡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对产粮大县给予奖励;对以前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工作做得好的地区给予补助。 赵江涛说,这是一种政府导向,省市两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加他们的可支配财力;要鼓励财政困难县发展经济,加强收入管理,依靠自身努力提高保障能力。中央的观念正在转变,河南一定要跟上趟,要向那些符合发展政策的项目倾斜。全省财政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不再乱撒“胡椒面” 政策:2005年我省将全面整合各级政府设置的专项资金,决心集中财力办大事。省级现有34项专项资金,2005年取消6项,执行到期13项,合并4项,只保留事业发展必需的专项资金11项,集中资金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等。 解读:赵江涛说,近年省市都设置了不少支持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而且规模不断扩大,这是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专项资金往往是设置容易撤时难,种类越来越多。由于项目小,经费散,很难形成规模。2003年,我省普通攻关项目项均拨款2.5万元,这点资金很难办成大事。2004年,省级财政把重点投向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初显成效。 2005年起,各级财政部门要下决心改变撒“胡椒面”的做法,集中一部分资金用于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带动作用。 今年省市两级财政要通过整合专项资金,集中财力重点支持优质农畜产品、有色金属、煤炭等优势资源的精深加工;加快重大装备、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和造纸、医药等行业整合;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重点企业技改,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控制乡镇编制减轻财政负担 政策:各地要积极配合编制部门,把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底数澄清,分清编内、编外人员,清退超编、借调和临时聘用人员,逐步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减轻县乡财政负担。 解读:赵江涛说,目前我省一些地方人员超编已成为当地财政供养负担。以浚县乡镇为例,编制1250人,实有2702人,超编116%,这种情况并非个别。2004年12月21日和27日,中央编办和省编办先后下文要求,乡镇人员编制由省一级实行总量控制。今后5年内,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只能减少,不能增加;未经省编办批准,乡镇一律不得补充人员编制,并要求“以2001年市县乡机构改革时确定的乡镇行政机构和人员编制及2004年年底的乡镇事业单位和人员编制为基数,对每个乡镇逐一核定,做到定编到人”。 赵江涛说,各地只有切实澄清财政供养人员底数,才能保证减轻财政负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