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伪造两亿存单 诱贷款人入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12:42 时代信报

  一张2000多万的大额存单从天而降!一群人为它疯狂,制造出一串惊天疑案;

  骗子利用企业家急需资金周转而又没有其他方法贷款的心理,取得他们的信任……

  信报记者 李早 通讯员 张劲/文

  2200万存单

  是假造

  2004年7月12日,整个重庆城正笼罩在一片热浪之中。中国银行重庆分行大渡口区支行的工作人员如往常一样,迎接着熙来攘往的客户。一名手持一张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2200万元大额定期存单的男性客户走进了大渡口区支行的大门。

  这名客户自称是重庆某实业公司的经理,想在中国银行大渡口区支行办理存单质押贷款。然而,工作人员在为该客户办理业务的过程当中,通过查询系统,并没有发现银行的业务中有这笔巨大款项的记录,也就是说,这张面额为2200万的存单竟然有可能是伪造的!

  由于款项巨大,工作人员不敢疏忽,在一边不动声色地与这名客户周旋的同时,一边通知了银行的保安,将这名客户挡在银行内,并向重庆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反映了这一重要情况。接到报案后,经侦总队的领导通过分析认为,伪造面额如此之大的存单,其背后必定有其特殊的作案动机。随即从一支队、五支队抽调出一批骨干民警组成专案组,对这一起恶性案件展开全面细致的侦查取证工作。

  经过初步的调查和分析,专案组的民警认为,这确是一起跨省市的、涉案金额巨大的金融诈骗案。要突破全案,就必须首先捉获伪造假存单的人。在对被挡获的某实业公司经理的问询中,民警对造假犯罪嫌疑人可能出没的地方进行估计,并且做了严密的布控,昼夜进行守侯。

  工夫不负有心人,警方认为,犯罪嫌疑人极有可能在渝北区一带有聚集点。3天以后,也就是2004年7月15日,冒着酷暑守候了近72小时以后,专案组的民警终于在重庆市渝北区花卉园附近将刚刚从武汉潜回重庆的犯罪嫌疑人陈炳全抓获归案。并且当场从陈的身上搜出了伪造的面额为2200万元的中国银行海南分行定期存单。

  当天夜里,专案组民警在没给陈炳全任何准备时间的情况下进行了突击审查。但陈炳全却认为自己“不仅很冤,还很倒霉”。原来,这起看似简单的金融诈骗案的背后竟然隐藏着一个天大的阴谋。

  揭开一起

  惊天大骗局

  原来,这并不是一起单纯的个人所为的金融诈骗案,在陈炳全的诈骗案背后实际上还隐藏着另一个不为人知的阴谋。根据犯罪嫌疑人陈炳全交代,一起参与犯罪的一共有4人。王金雄与另一主犯肖建新均系社会无业人员。2004年4月,王、肖二人因为“想走捷径去弄点钱花”,便开始预谋利用伪造银行定期存单的方式诈骗他人预付定金。王、肖二人了解到,目前的一些生意人因为资金周转不灵,急需银行贷款解决燃眉之急。然而银行贷款的机制完善以后,贷款的难度增加。二人觉得“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利用生意人希望“走捷径贷款”的这种心理正好达成他们诈骗的目的。

  王金雄与“中间人”赵张凯联系,称“我们跟很多银行的上层有关系,可以提供中国银行海南分行的大额定期存单,存单在通过银行查询后,就可以在异地进行银行质押贷款。”

  2004年6月,赵张凯陪同陈炳全来到海南省海口市,而王金雄让肖建新冒充中国银行海南分行的“陈主任”,同时向陈炳全出示了伪造的两张面额为4500万的银行存单,以及对应的银行进帐单两张。

  这名“陈主任”热络地与陈炳全进行“勾兑”。然而,在社会上打拼多年的陈炳全却多留了一个心眼。原来,在与“陈主任”的谈话中,陈炳全发现,这名“陈主任”对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的业务并不十分精通。在谈话中,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有时候甚至会流露出一种全然无知的神情,而且,在谈及他自身的业务范围时还会时不时地转移话题,同时,陈炳全认为“得到两张数额这么巨大的银行存单似乎太容易了”。于是他不得不对两张4500万的银行存单以及两张对应的银行进帐单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据陈炳全事后交代,“当时,我已经意识到了他们(指王金雄与肖建新)可能是在诈骗,他们出示的存单根本就是假的。所以,我当时并没有支付给他们约好的所谓的‘预付金’,只得到了两张存单的彩色复印件和那两张进帐单的传真件。”

  然而,陈炳全在前期与王金雄和肖建新的“融资”接触中,损失了差旅费和招待费共计3万5千多元。高额的损失令陈炳全有口难言,但他认为自己“没有证据证明存单是假的”,在这种情况下,他并没有选择报警而是做了一个令他后悔终生的决定。为了转嫁自己的损失,在明知两张银行存单有假的情况下,陈炳全仍然向重庆市某实业公司的经理卜知明(化名)出示了4500万元定期存单的彩色复印件,谎称“我有关系,还可以从海南那边开到同样的存单到重庆的银行进行质押贷款”。双方于2004年6月23日签定了“协议”,约定卜知明向陈炳全借大额存单4500万元(共两张,分别为2200万元和2300万元),卜知明向陈炳全提供5万元的保证金。

  卜知明就是在中国银行大渡口区支行被挡获的那名经理。

  对存单的真伪毫不知情的卜知明向陈炳全支付了3.5万元保证金,就拿着伪造的2200万元的大额存单,到中国银行重庆市大渡口区支行办理存款质押贷款,也就出现了本案开始的那一幕。幸而银行的工作人员高度负责,及时将卜知明挡获,才使得这一起数额巨大并且匪夷所思的金融诈骗案得以大白于天下。

  在陈炳全落网以后,王金雄、肖建新以及“中间人”赵张凯知道大事不妙,纷纷四处逃窜。这几人甚至还切断了原来与他们有社会关系往来的所有人员的联系,致使侦破工作一度陷入了僵局。专案组的民警介绍说,“这几名犯罪嫌疑人有很强的反侦察能力。尽管他们切断了原来跟他们有社会关系的人的联系,但是,我们认为他们对原来的生活环境等等都比较熟悉,仍然可能藏身在他们平时活动比较频繁的几个地方。我们对这几个地方进行了严密的布控,最后发现,这3人确实藏身在海口市和昆明市。” 在当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很快将这3名犯罪嫌疑人一举抓获。目前,犯罪嫌疑人王金雄、肖建新、陈炳全和赵张凯等人已于2004年8月23日被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批准逮捕,案件已经侦查结束,将于近日由检察院提起诉讼。

  嫌疑人

  竟然是惯犯

  王金雄、肖建新和赵张凯被抓获归案以后,警方多次对他们进行提讯。除了当场在王、肖二人身上缴获的伪造的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银行进帐单两张,共计9000万元等物以外,王金雄和肖建新两人还交代了曾经就用同样的手法伪造了另外两张共计9000万元的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的银行定期存单,进行诈骗的犯罪事实。前后诈骗金额共计2.2亿元!这几名中年无业人员竟是惯犯!

  “这几名犯罪嫌疑人不是第一次作案了。他们的手法其实很简单,联系到急需用款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谎称他们可以提供定期大额存单进行异地质押贷款,并且还不需要对方提供任何的担保和抵押。”经侦总队副总队长杨渝介绍说,“在这个团伙内部,有明确的分工,一人负责联系用款单位和个人,一人负责伪造存单和假冒银行工作人员,以便让被骗方相信存单的真实性、银行查询的可靠性。另外,他们还开出相当诱人的条件,声称他们开出的大额存单到异地可以办理质押贷款,并且不需要事先提供任何抵押或者担保。为了迷惑被骗方,他们还称,‘存单直接以用款人的名义开户’,贷到款后,他们再收取总额百分之七左右的好处费。”

  “犯罪嫌疑人让被骗方先到指定银行以个人名义存入10元钱,取得存折后,将这个存折交给犯罪嫌疑人,嫌疑人再依照存折上的户名和帐号伪造银行大额定期存单。伪造存单以后,犯罪嫌疑人一般先向被骗方出示存单的彩色复印件,待被骗方相信存单的真实性后,马上向被骗方索要手续费。拿到手续费后,才将伪造的存单交给被骗方。为了使被骗方更加相信存单的真实性,犯罪嫌疑人还往往要伪造相应的银行进帐单,以示资金来源的真实可靠。”

  杨渝副总队长说,“在日常的业务活动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出现,不管是单位或个人,发现可疑的犯罪线索都应尽快与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取得联系查证,如果以非法的手段欲转嫁自己的损失,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

  作案目标

  瞄准企业家

  深圳发展银行重庆市分行的副行长吉卫民认为,目前由于银行贷款门槛高而产生的一系列金融诈骗案已成为一个社会现象。

  吉行长说,目前社会上的金融诈骗犯主要瞄准的都是一些中小企业主或者私有企业主。在我国80——90年代曾出现过“打白条贷款”的恶性事件,给国家财政带来了重大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重复发生,银行对贷款的机制做了严格的规定。一般来说,申请贷款的企业或个人必须经过严格把关,首先,银行会对申请贷款方的资质进行调查,接下去是风险审查、法律审查,最后是贷款审批,这多个环节中任一环节的负责人员认为贷款不可行,贷款都不能实现。尤其是现在银行内部对管理人员、领导干部都要实行问责制,犯了错误轻则处罚,重则免职,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因此,某些确实需要资金周转,而又不够贷款资格的企业或个人就面临着贷款门槛过高的局面,这就为金融诈骗人员提供了诈骗的空隙。

  据吉行长介绍,以相当数量的物品做抵押的贷款叫做抵押贷款;而以票据、凭证等物作为抵押的叫做质押贷款。例如,用银行存单就可以取得质押贷款。只要查实存单的可靠性,对于银行来说,这是一种无风险贷款,因此审批程序相对于抵押贷款要简单得多。

  “一般,像本案中的这种情况,其存单的真实性都可以通过银行的查询系统查得出来。而罪犯就是利用人们急需资金周转而又没有其他方法贷款的心理,取得人们的信任,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吉行长说,“作为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我曾多次接触到这种情况。一些企业家朋友需要贷款,正巧在这个时候,又突然有人告诉他们,说可以为他们搞到大额贷款,人们往往会觉得这笔钱如同雪中送炭般及时,总是往好的方面去设想。这些企业家朋友大都是社会经验丰富的成功人士,他们与这些金融骗子相处几个月,把他们当作财神爷供着,但都无法拆穿他们的骗局。而我只需要交谈几个小时,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把戏。”

  吉行长认为,由于很多人可能从来就没有向银行贷款的经历,因此拆穿这些金融骗局确实不易。但应多注意媒体报道的金融骗术案件,因为,骗子的骗术大都相差无几,尤其是都利用了人们需要而又得不到资金周转的急切心理。需要贷款的创业人士,应多向金融界的有关专家了解贷款的一系列准确程序,掌握社会上骗子的惯用伎俩以后,破解骗局就容易得多。切不可盲目轻信,使自己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