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社会化保护 古宅获新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08:51 解放日报

  具有典型浦东特色的民国时期民间建筑“吴家祠堂”和“陶家宅一号”即将“原汁原味”地再现在世人面前,社会化保护让近代优秀民间建筑重获新生。

  吴家祠堂位于高桥镇沈家弄5号,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建于1933年,三进四合院,占地3200平方米,房屋使用了大量的水泥混凝土及洋工艺、洋材料,具有鲜明的上世纪20—30年代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尤其南围墙可能是当前上海地区现存的最早的“?石子”墙面

  在它一息尚存之际,引起外高桥三联发公司的注意。为了“修旧如旧”,三联发公司专门从东南大学请来我国传统建筑学家朱光亚教授做了一份关于保护开发利用吴家祠堂的总体规划,同时委托擅长传统建筑工程的苏州园林工程公司负责施工。施工结束后,昔日的吴家祠堂将成为外高桥保税区7000多家企业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保税区开发建筑历史展示及区内企业产品展览宣传场所和供区域企业文化活动的高等级会所。

  位于浦东蔡路镇的“陶家宅一号”建于20世纪20年代,占地面积2138平方米,建筑面积102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30间,总体建筑风格为江南传统四合院民居,以木构架体为主,宅院由屋顶、墙身、台基三部分组成,造型达到了功能、结构、艺术的完美结合。

  中邦置业集团在开发这一地块时,发现这座古建筑,当时它已破败不堪。“历史建筑是社会共同的财富”,中邦置业集团投入几百万元资金,和文物保护专家一起制定了详细的修缮方案,对它进行维修。维修完成后,这里将成为古建筑的展示中心。

  在此之前,东昌路地块动拆迁时,上海仁恒房地产公司根据文保法的要求,出资将“喻氏民宅”迁至高行镇解放村牡丹园,抢救保护了该建筑。迁建后的“喻氏民宅”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浦东民间收藏陈列馆向公众开放。位于上海刀片厂的“汤氏民宅”因年久失修,破坏严重,后经协商,2000年以厂方出资、区政府补助的方式,全面修复了“汤氏民宅”,修复后的“汤氏民宅”成为上海刀片厂厂史陈列室。

  据浦东新区文保署署长祝龙珠介绍,浦东新区留存的不少清末民初建筑,不仅是浦东的历史文脉,也是上海建筑史的一部分。如单靠政府投资保护,尚有不少资金缺口,社会化资金的注入,不仅可以使这部分建筑得到及时保护,修复后许多建筑成为展馆,也发挥了文物的社会价值。

  本报记者周文菁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