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南京过江隧道有望于6月开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9日08:04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报道】记者了解到,昨天签约的长江上游纬七路过江隧道工程项目(这也是南京首条过江隧道)将有望于今年6月开工建设。

据悉,为了加强长江南北交通,南京制定了“五桥一隧”的过江通道建设目标。“五桥一隧”过江通道除了已建的长江大桥、长江二桥和昨天签约的长江上游过江隧道之外,还将再建长江四桥和五桥。长江四桥又称石埠桥大桥,设计6车道高速公路,计划于2006年开工建设,
2010年建成通车,长江四桥和长江三桥将使南京二环高速成为完整的环行高速。长江五桥位于梅子洲,设计也是6车道高速公路,计划于2010年开工建设,2014年建成通车,长江五桥和长江二桥将使一环高速成为完整的环行高速。

对于纬七路过江隧道的开工日期,中国铁路建筑总公司有关人士透露说,今年6月底所有的设计方案将完成,这同时意味着隧道工程也将正式开工。

在昨天的签字仪式上,南京市市长蒋宏坤说,长江上游过江隧道是我市严格执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方式的第一个重点工程,是继二桥、三桥之后,一个大的突破,也是南京这几年投融资项目最大、成果最明显的一个重点工程。3年8个月的工期,有隧道、有桥梁,工期较紧,但在建设过程中将确保低成本、高效益。

项目合资协议昨签订

昨天下午,南京过江隧道项目合资经营协议签字仪式在市人民大会堂举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出席了仪式。

2004年9月,经市政府授权,市发改委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长江南京段上游过江隧道项目法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简称中铁建)一举中标,与市政府指定的国有资产代表——南京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市交建集团)和南京市浦口区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浦口国资公司)共同出资组建项目公司,负责过江隧道的建设及建成以后的管理。

过江隧道项目法人招标是我市尝试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全采用市场化方式确定项目法人迈出的第一步,是南京市将外来资金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市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具体体现,对于推进南京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过江隧道是《南京城市规划》确定的“五桥一隧”过江通道的重要内容,项目建成后,对于缓解南京市跨江交通压力、促进沿江大开发、体现政府“执政为民、造福百姓”的理念都具有重大意义。

工程选址于南京市纬七路——浦口区黄家村,由江南滨江快速路与纬七路互通立交过渡段接入点起,至江北收费站广场连接快速路500米处止,整个工程通道总长约6165米,按6车道城市快速通道规模建设,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采用“左汊盾构隧道+右汊桥梁”方案,其中左汊盾构隧道建筑长度约3930米,隧道长约3540米,盾构段长约2895米,盾构直径约15米;右汊桥梁长685米,主桥长410米,最大跨度290米,预计在2008年底建成,2009年上半年通车。过江隧道工程投资约30亿元,均由新组建的南京长江隧道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筹措。

金陵晚报记者 刘泱 尹晓波 姜晶晶

新闻附件  南京过江隧道有望于6月开建

签字仪式上,中国铁道建筑公司总经理王振侯表示,南京过江隧道是国家重点工程,其建成后,对于缓解长江大桥的交通压力、提升江北城市化水平、促进南京实现跨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铁建筑总公司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组建于1948年,1984年并入铁道部,现归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是经国家批准具有特级总承包资质和对外经营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在2004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25位。

“过江隧道项目的投资是我们公司在以BT方式建设南京市城市东干线项目后,投资南京城市基础设施的又一重大举措。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和南京市交通集团、浦口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精诚合作,尽快共同组建项目公司,争取早日开工,共同建设管理好这个项目,使项目成为南京基础设施建设的亮点工程。”

(编辑 思夕)
(05-25 07:33)
(10-21 07:34)
(10-21 07:35)
(10-21 07:35)
(10-21 07:35)
(12-17 09:46)
(01-0908:04)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