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用爱心干预危机 武汉首条心理咨询热线主持人汪智慧素描(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12:19 汉网
用爱心干预危机武汉首条心理咨询热线主持人汪智慧素描(图)
图为汪智慧(右)

  记者章丹英

  主动介入危机的人

  2004年12月29日下午,武汉市精神病院门诊10楼学术报告厅内座无虚席,《精神病人康复期的家庭心理护理》讲座的主讲者,不是教授也不是医师,而是该院老护士、心理咨询师汪智慧。

  两个小时的讲座结束后,听众蜂拥而上向汪智慧发问:

  “我的女儿是因为婚姻遇到问题不愿出门,我该怎么办……”

  “我儿子得过精神病,现在稳定了,但没工作……”

  类似的讲座,汪智慧已主讲过近百场,听众有患者、家属或大学生,也有医生甚至教授。作为医院“危机干预中心”的“百忧解”心理咨询热线主持人,她接受过许多人的求助和咨询,其中还有香港同胞和远在日本的华侨。

  讲座过后,她还常向人们散发这样的宣传单:

  “当您承受超负荷的心理压力,精神即将崩溃之时;当您在人际交往中遭受挫折,感到孤独无助之时;当您在恋爱、婚姻和家庭方面发生问题,出现感情危机之时;当您对生活感到厌倦,对前途悲观失望之时;当您对生命感到无奈、想以死求得解脱之时……请您拨打‘百忧解’心理咨询热线或来信咨询,我们将帮您分析问题,寻找症结。我们的电话:85844666,每晚6时30分至10时30分静候您的光临。”

  挽救生命的对话

  目前在武汉仍是唯一的这条心理咨询热线,是1996年9月开通,自那以后,汪智慧每个月有近十天要在上完白班后,在电话机前等待人们来电倾诉与求助。

  2001年11月一个寒夜,汪智慧接到一名女青年的电话:与男友发生性关系后又被抛弃的她,愤而自杀被母亲阻止,于是迁怒于母亲不该救她、不该把自己“生得不漂亮,而且又没有教会自己怎样做人”,她扬言“要先杀男友再杀母亲,然后自杀”。

  汪智慧与女青年交谈了70分钟,解开了她的心结,使她归于平静。后来,女青年又来过10多次电话,在和汪智慧的交流中度过了人生危机,开始了新生活。

  “喂,热线吗?我正在磨斧头,准备找车间主任算账,他把我逼烦了,我只三天没上班他就要扣我工资……”汪智慧的记录本记着2002年秋天的这样一个来电。

  接电话时,她并不知道那男青年刚在省里一家医院精神科住过院,她不急不躁、像和他聊天似地说:“你砍了他,就能解决问题?可能麻烦更大呢,我知道,你与车间主任并无大的冲突,他也不是故意与你过不去,你也并不想真去砍他,不然你就不会打电话。你是善良的,知道砍死了他,他的家人会痛苦,你也只有死路一条,你的家人也会痛苦……听你说的情况,算起来你还是主任的师傅哩,你觉得他不对可以与他谈心嘛……”两个小时下来,男青年嗓门低了:“谢谢你,汪老师……其实,主任也是个老实人……”第二年春节,那位男子还专门到医院来看望她。

  去年,武穴市有个女中学生向一家报社发出求救信:“我不想活了,学校要体检,我曾被一个大男孩子玷污过,我不是处女,我不能上大学了,我完了……”报社编辑找到了汪智慧,她看了来信后说:“这是一例典型的性创伤后所引起的思维绝对化。”没有犹豫,她立即和编辑一起赶往武穴,与那女生交谈了整整一个下午,临行前还把电话号码写给那位破泣为笑的女孩。

  汪智慧说,向心理咨询热线求助的人,其中许多已有了抑郁症,觉得生命毫无意义,自卑至极。帮他们重树生活的信心,是我的责任。

  磨难是一笔财富

  汪智慧个子不高,但十分精神,今年53岁的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许多。与她面对面,你会感到她稍稍有点拘谨,她的朴实和对世事人情的练达,让人以为她是一位从小对弟妹呵护有加的大姐,但她说:“我是独生女。”

  因为母亲早年卧病在床,她5岁起就开始做家务,“记得小时候家里还没有自来水管,提水的任务都是我包了。”因为父亲解放前当过警察,她从懂事起背上了“出身不好”的包袱,而善良的天性,又使她养成了隐忍和不擅张扬的个性。下农村那会儿,因为劳动踏实,她深得社员们的喜爱。1970年被市医疗系统招工回城,在“红医班”受训8个月后,“成分不好”的她被分配到别人都不太愿去的市精神病院。在不太顺利的际遇中磨练出的耐心与随和,成了她日后成功的基础。

  汪智慧回忆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她对自己的要求是同情病人,为他们做好有形的服务。

  一次,医院来了个15岁的少女,赤着脚,一进来就在走廊里撒了泡尿,有一个年轻护士大声斥责,汪智慧却是一声不吭地去拿拖把拖地,然后又去为女孩买了双拖鞋。

  “那时候,患者男的大多是因为入不了党想不通,女的多是因为情感问题……”汪智慧至今记得“长得天仙般漂亮”的三个姐妹。三姐妹的父母却生得奇丑,父亲特矮,母亲是“麻子”,由于左邻右舍的流言蜚语,三姐妹先后受到刺激都得了精神病住进了医院。对她们的同情,曾使汪智慧想尽办法与她们谈心,料理她们的生活。

  也许是因为心细,耐烦,汪智慧后来当上了病房“指导员”:每天给病人讲康复知识,还办黑板报指导病人生活,与病人谈心。慢慢的,这种“用心”的服务使她逐渐走上了心理治疗之路。

  近二十年来,社会转型,竞争加剧,使心理治疗、康复和预防工作成了精神病治疗领域一项需求量极大的工作。1986年全国首届心理学培训班在南京师范大学开办,汪智慧幸运地成了一名学员。在那里,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和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使她职业生涯进入了一个全新境界。

  前些年,医院搞心理剧、音乐疗法、森田疗法等新疗法的实验,她都努力去学习尝试。1996年,她被医院心理治疗科抽调出来专门做“社会工作者”,她跑遍各大医院和大专院校作调查,散发心理热线的传单,呼吁重视心理卫生,“鞋子都跑坏了好几双”。当时心理治疗科的主任吴和鸣现在还记得:“在一群年龄较大的护士中,汪智慧不仅临床经验丰富,而且还特别认真,爱接受新事物,我们给病人做心理剧演练时,她看笔记比谁都看得仔细,所以实践中对有关概念和原理的运用很贴切很准确。”

  “低调”的美丽

  近几年,汪智慧多次参加过香港护士训练及教育基金会等单位举办的专业培训,发表过多篇论文,并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她曾被协和医院、同济医院等多家大医院多次请去举办心理护理讲座。她还拿起笔,把自己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心得,通过媒介介绍给更多的患者和同行,北京的《健康报》,江西的《家庭医生报》,常常有她写的文章,2002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约她写书,去年3月,她编写的40万字的心理咨询手记《心灵沟通》正式出版发行,老院长刘安求亲自为她写了序言。

  但是,她为人一如既往地“低调”。

  汪智慧承认,她自己和家人也经常有需要正确处理的心理问题。前些年,她丈夫下了岗,常在家发脾气,汪智慧从不与他“针尖对麦芒”,她支持丈夫出去找工作:“不要在乎做什么事,少拿点钱也没关系”。在她的鼓励下,丈夫终于度过了下岗后适应新职业的难关。她说,平时上街购物,自己从不为讨价还价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吃了亏,“只当捐给别人两块钱的。”

  与汪智慧交谈是愉快。“人都有完美主义倾向,但是,哪能事事都称心如意呢?要能理智地接纳现实和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不要钻牛角尖,与自己过不去……”她的话,已经不仅仅是对心理疾患者具有意义了。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