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200年铸胎珐琅工艺重现 "天龙八部"亮相(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08:20 北京青年报 | ||||||||||
本报讯昨天,张同禄、米振雄两位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宣布,断代将近200年的铸胎珐琅工艺将重现京城。一套耗时24个月、采用“铸胎珐琅”工艺制作的“天龙八部”正式亮相。据介绍,两位工美大师正共同申请注册“天龙八部”商标。经记者证实,1月11日,该申请已经被国家商标局受理。 据张同禄大师介绍,这套“佛宝天龙八部”每尊高48厘米、直径18厘米,由底座、天龙八部、祥云及八宝四部分组成,造型风格独特、色彩柔和典雅、釉料细腻温润、图案独具匠心。每一件都经过塑形、铸造、雕錾、掐丝、点釉、烧结、磨光、镀金、宝石镶嵌等38道复杂的全手工制作工序,完美展现了人与火的艺术魅力。 2004年年底北京工艺美术厂破产,大量传统工艺面临消失的危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传承民族传统特色工艺,张同禄、米振雄两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历时两年,经过上万次反复烧制摸索,终于抢救性研制出铸胎珐琅工艺。 对于此次抢注“天龙八部”商标,张同禄大师表示,工艺美术作品的仿制、假冒、保护不力是阻碍工美行业发展传承的重要因素之一。工艺美术要想发展,首先必须要重视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工作,同时树立品牌意识,打大师牌。据了解,工美领域的第一项发明专利就是张同禄1987年获得的珐琅珀晶工艺。 新闻内存 作为北京工艺“四大名旦”之首的珐琅,按照制造方法和工艺分为掐丝珐琅和画珐琅。掐丝珐琅是起线珐琅的主要品种,包括錾胎珐琅、锤鍱珐琅和铸胎珐琅三种。资料显示,铸胎珐琅工艺自元代兴起,清朝康熙年间达到鼎盛,一直由宫廷造办处生产,专供皇宫贵族享用。从200多年前的嘉庆年间起,铸胎珐琅因工艺复杂、釉料配制烧造难度大、成品率低而逐年减少,以致工艺断代失传。目前,在故宫收藏的六千余件皇家御用珐琅器中,铸胎珐琅器尚无确切记载。 作者:蔺丽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