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拾荒流浪是无奈的生存方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09:46 浙江在线

  昨天,早报刊登的《他们仅凭单薄帐篷抵御风雪》一文中,记者走进了藏在江边某工地上的拾荒村落,近距离观察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希望。

  对于他们,城市人怀着复杂的心理。他们的起居和工作完全像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艰苦、坚忍、落魄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他们又不同于街头的乞丐,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吃饭,不希罕你同情的目光。

  这个特别的群体会不自觉地牵动很多人的心。昨天,不少市民打进早报热线,有人很奇怪:“为什么他们宁可流浪拾荒,也不愿回家种田?”“为什么不愿意去救助站?”

  昨天,记者又来到城市里的另一个拾荒部落——中河高架下,恰逢公安、城管、民政组成的联合执法队在进行规劝。这些流浪汉们一个个无奈地忙着卷铺盖,扎行囊,整理捡来的垃圾,撤离这片熟悉的“家园”。

  心态一:虽心有不甘但却很无奈

  “我们在这里住了好几个月了”。一位姓莫的广西小伙告诉记者,“杭州有许多像我们这样的流浪者,安徽、河南的最多,说实话大家谁也没想到会落得这样的地步。同为天涯沦落人,大家相互照顾,就像一家人。”

  跟小莫同住中河下的有个身穿红色羽绒服的中年男子。他是济南人,喜欢玩彩票,去年11月来杭,一直都住宾馆,后来玩得没有钱了才流落街头,现在以捡破烂为生,一旦有了余钱还是要去买彩票。

  另一位来自福州的小伙子,去年3月到杭打工,刚下火车就着了小偷的道,于是流落街头。

  至于小莫,来杭一年多时间里,做过跑堂、洗菜、搬砖,可结果一分钱也没拿到,带出来的钱又都花完了,没办法,除了捡破烂,别的啥都不敢想了。

  “我们也不甘心啊。”小莫长叹一声,“不过干这一行至少不会给别人白干,虽然困难的时候一天只吃两个馒头,实在饿得不行就去垃圾箱里捡点吃的。以前我还觉得丢人,现在习惯了。”小莫一脸深深的无奈。

  心态二:不去救助站理由有很多

  当记者提到为什么不去救助站时,那些拾荒者们几乎一致摇头:“不想去,那里还不如这里呢。这里自由,没人管,没人会给你脸色看。”

  最后,小莫道出了个中原因:“去了也只有一顿饭一张床,然后就要被送回家,可是有些人家里已经没亲人了,回去又能怎么样?还有的是因为家里实在太穷,在这里拾破烂,每天有10多元的收入,到了救助站里就赚不到这点钱了。”

  “我去过救助站,不过不是在杭州。那里条件不好,才两天,我身上就长满了虱子,后来我就出来了。”一位江西老亻表忿忿地说,“至少住在这里大家都会相互照应,虽然遇上雨雪天确实难熬,但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看法建议各由纷说

  退休教师许先生:我不会同情那些职业乞丐,但我尊重那些拾荒的人,他们靠自己养活老家的人,是有责任心和自尊心的人。我有一次出门的时候,碰上一个年轻的拾荒者,他正在捡垃圾筒里的东西,但看到我拿着很多东西,就上来帮我提。后来,我跟他说定,每月都卖废品给他。有时候我要送给他一些空瓶空罐,他还硬要给我钱。这小伙是被生活逼得无奈了,才去做这一行,我相信他会有衣锦还乡的一天。

  在校大学生徐某:其实城市流浪者是一个国际性问题,世界上大一点儿的城市几乎都有流浪汉。我觉得一个城市形象的提升并不是以有没有流浪者为标准的,如果一个城市的人们对流浪者表现出应有的关怀和宽容,才说明这个城市具有难得的大度和温情。

  公务员孙先生:仅仅依靠救助站是不够的,因为救助站毕竟是应急性的,功能有限。流浪拾荒者也是公民,也理应享有与正常人同等的权利,所以需要给他们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保障体系,比如建立相关流浪人员的职业介绍所,将回收废品的行业管理起来。一开始或许会很难,但只要坚持下去,或许问题就会朝好的一面发展。

  某公司部门经理刘先生:城市里的流浪人群是一个极不安定的因素,尤其是露宿街头的那些人,破坏市容,不讲卫生,我觉得城市在设立“禁讨区”外,还应加强对拾荒者的管理。那些拾荒者说说是靠自己的双手吃饭,但城市公共设施屡遭破坏却跟他们脱不了干系,有时他们为卖几个钱,甚至会去偷一些东西。我觉得不能因一味强调人文关怀,而忽略了对城市安全的维护。关怀有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虽然在某些人看来会有些狠,但良药苦口嘛。

  管理加大成效甚微

  对于城市拾荒者露宿街头的现象,记者走访了杭州市民政局和杭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王克远告诉记者,过去对待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办法是公安机关的“收”和收容遣送站的“留”。而现在的救助站只是一个救助者的身份,如果当事人不愿意接受救助,就不能强制把他们送回家。所以民政局的原则是,只要不妨碍治安,不影响市民,城市流浪者们就是自由的。

  王克远说:“目前杭州设立了61块流浪救助引导牌,但救助站的成效依然不明显。现在进救助站的人中20%是真正需要救助的,但绝大多数是因为打工无着、被骗被偷不能回家,要求政府帮忙送他们回家的。”

  王处长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虽然现在成立了救助站,但那些确实应被救助的人员并不一定知道去什么地方接受救助。这些人很可能没有条件看报纸、电视或听广播。

  “另外就是流浪乞讨人员间的一些偏见,影响了一大批需要救助却害怕进救助站的流浪人群。实际上我们杭州的救助站设施已相当完善,相当于街道敬老院的水准。所以社会还应加大宣传力度。目前救助站已经改变等人上门需求救助的方法,主动走出去寻找需要帮助的人。”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实习生 王粲 见习记者 丁原波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