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赵希才获捐款1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11:01 生活报 | ||||||||
本报讯去年12月11日,本报报道了64岁的老父亲赵国富为供儿子赵希才上大学而乞讨借钱。报道以来,关注他们的好心人不断。10日,一位好心人代表单位捐款10000元。 10日,一位好心人来到本报,留下10000元钱就走了,在记者的再三要询问得知是松峰山园林处的。
11日,赵希才陪着父亲赵国富来到本报,希才刚放假回来,他个子高高的,很帅气,但很瘦,脸有点黄。见到记者,希才抬着脚给记者看。希才这次来穿的鞋正是本报《王帮办工作室》在去年12月24日给寄去的。 赵国富坐在椅子上不断地喘着粗气。希才说,父亲的病太多,可为了供自己上学从没看过。上大学不到两个月,他就想打退堂鼓了,因为父亲凑的1500元只够交书费,学校的学费、寝费等约5000元一点儿没交。面对多病的父母和四个贫穷的姐姐,他从没敢有太多的奢望。 入学后不久,希才在同学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家教工作。可伊春市在这方面的需求不太多,所以干一段又停了。平时,同寝同学对他很照顾,有时没钱了,他就和同学蹭一顿,或者合伙吃,吃不饱也只能饿着。说到这,希才低头不语,脸有点红了。 希才说,10日,听到好心人为他捐款的消息,他高兴得几乎一夜没睡。赵国富更是高兴,他说,这下可以缓一缓了。据了解,赵国富为了儿子的学费,半个月前就来了哈尔滨,晚上他住在二女儿家,白天,他就瞒着女儿,手拿一个小条幅在街上乞讨。说到这,赵国富再也说不下去了,赵希才的眼睛也湿润了。 在离开本报时,赵国富握着记者的手说:“谢谢那位好心人,儿子不会令他们失望!”(生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