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中储棉巨亏谁负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04:43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本应是国内棉花市场的“稳定器”,却在为“炒棉热”推波助澜,致使10亿元注册资本在不到两年里至少亏折过半——

  据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每年9月到来年8月31日,被称为一个“棉花年度”,是所有与棉花相关企业最忙碌并不乏喜悦的时节。然而,当前这个“棉花年度”却是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棉”)最痛苦的时光——这家即将迎来两周岁生日的大型国有企业
,最近不仅因进口棉花发生严重质量问题,更因棉花进口决策失误而出现巨额亏损。追逐暴利推波助澜

  由于国内主要产棉区遭遇大雨,棉花大幅减产,加上国内棉纺行业发展迅猛,需求强劲,2003年8月开始,国内棉花价格一路走高,以致国内棉花市场在2003年底到2004年初出现一股“炒棉热”。

  中储棉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闯进市场的。2003年10月,中储棉突然决定进口15万吨棉花。随后几个月又陆续进口了10多万吨。中储棉一方面将大量棉花捂在手里,待价而沽;一方面将部分棉花销售给作为中间商的各地省级棉麻公司,助其层层加价。10亿元本金亏折过半

  2004年3月份起,国内棉花价格开始逐渐走低,国内不少参与炒作棉花的贸易企业相继被套牢,被寄予调控市场厚望的中储棉也不幸被套。

  成立于2003年3月的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注册资金10亿元人民币,承担着国家棉花储备的战略任务。然而,业内人士目前的估计是,由于此次进口棉花被深度套牢,中储棉10亿元注册资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至少亏折了一半。巨额亏损何以形成

  记者了解到,中储棉进口的这批棉花一开始并非以储备为目的,而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形式申请配额并进口的。据发展改革委有关司局介绍,2003年底至2004年初的“炒棉热”中,发展改革委曾向各地下发通知,提醒警惕棉花市场风险。显然中储棉并没有将管理部门的这种风险提示当回事。而在亏损发生后,中储棉曾希望有关部门按他们的成本价格收储这批棉花,但中储棉的这一“企业亏损、国家埋单”想法终被否决。

  一位企业研究人员认为,国家储备类企业同时从事经营活动,很容易导致企业将随时可能产生的经营性风险向储备活动转嫁,进而加大了国家储备的风险和成本,降低发挥国家储备职能的效率。

  从中航油事件到此次中储棉巨亏,一个更为紧要的问题凸现出来:谁对国有企业的巨额亏损承担责任?新闻链接国企重大决策失误要追究责任人

  本报北京1月13日电(特约记者徐香梅)13日,在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强调说,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的相关制度。在中央企业全面实行年度经营业绩责任制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责任制,各地也要全面推行经营业绩考核制度,有条件的要开展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工作,把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更好地结合起来;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规范重大决策责任的追究程序、办法。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