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专家给说谎扒机少年把脉:孩子家教存在一定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08:22 浙江在线

  “家长和媒体似乎都把扒机少年梁攀龙不断出走、向周围人撒谎等问题归结为网吧的存在和危害,归结为孩子上网成瘾。但是,在我看来,网吧的影响只是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还在于家庭的抚养和学校的教育。”犯罪心理学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在看过了有关梁攀龙的报道材料后说:“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

  家庭的功能比结构更重要

  “很多流浪的孩子都有说谎癖”,李教授说,“这是他们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因为他们小小年纪漂泊在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会本能地出现自我保护反应,“不愿跟别人说真话”。

  李教授分析,一个刚刚十几岁的孩子能够舍弃一个已熟悉的家,到完全未知的外面世界中流浪,他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一定是要“逃避什么”!他们可能在用这种方式向家人表示着某种感受,也可能是因为学习上出现了问题,以此逃避“无助”或“压力”……这些孩子似乎更渴望“无拘无束的自由”,甚至对这种“自由”的渴望超出了他们对家庭物质和安全保障的需要程度。“那么他们的家庭使他们感受到了什么?———这是最值得成年人、包括所有“为人父母”的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人们通常认为,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如离异或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但是,一项研究表明:家庭结构的缺失并不是决定性的问题,事实上,很多单亲家庭在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由于注意弥补家庭结构方面的缺陷,给孩子以更多的关爱,结果孩子反而没有出现问题。相反,倒是一些结构完整的家庭,尽管父母双全,尽管父母没有发生争吵或离异,但由于父母只顾忙于生计、忙于给孩子提供物质抚养而忽略心理教育、情感抚养,结果,孩子不缺吃穿,却出现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因此,“与家庭结构相比,家庭功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为重要。”李玫瑾教授说。

  李教授指出,由于现在社会就业和生存压力不断加大,很多家长为了生存、为了事业,与孩子很少沟通,以为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物质环境就是对孩子好。这样一个看似完整的家庭其实是一个功能不健全的家庭,“从梁攀龙的成长过程看,父母似乎就过于注重孩子物质方面的支持,而缺少心理方面的抚养”。

  据记者了解,梁攀龙的父母“脾气极好”,也没有受过太高的教育,父母在家里很少管教梁攀龙,据梁父讲,这么多年可能就打过孩子一两次,而且孩子出走事件发生后,“更是不敢管了”,他们尽可能地满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

  父母“很少管”、“不敢管”……“这些都意味着:他们没有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地给孩子灌输做人的道理,形成某种观念或信念;没有让孩子从小形成对父母的敬畏;没有让孩子从小形成自我克制与约束能力;更重要的是,没有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成员彼此相互支撑、依靠的意义!”李玫瑾教授分析。

  孩子说谎可能是寻找慰藉和寄托

  “从梁攀龙的例子看,他真正缺少的是与父母情感上的交流。他的父母无法走入他的内心。”李玫瑾教授说。

  “这个孩子说谎似乎不完全是谎话,有一部分可能是他的想像。”李教授介绍,人的各种想像中,有的可能与将要实现的活动有关,然而,更多的想像往往是现实中缺乏的一种表现。在这种背景下,想像的内容既是一种慰藉,也是一种解释的理由,或是一种寄托。比如,他父母经常不和自己在一起,他无法向别人作出解释,于是,就把自己想像得和那些因父母离异而与父母分开的孩子一样,谎称他们离婚了,“其实,在这背后,是他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父母都在身边,和自己有情感交流。”

  孩子的这种情感需求特别需要做父母的理解,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孩子,并适时地与他们交流,他们很有可能从家庭之外找支持。另外,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缺少真正的精神和情感交流很有可能造成孩子情感上的障碍。

  “从梁攀龙的身上,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他有一定程度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是冷漠和无法移情。对周围人的冷漠,对与自己一同扒机少年摔下去后的冷漠反应。”李玫瑾教授说,造成这种情感障碍的原因更多地来自家庭的物质溺爱,家长过分地溺爱不仅不能使孩子学会如何去爱别人,反而会形成孩子的自私和自我中心。

  怎样救助已经“走偏”的孩子

  未成年阶段是治疗的关键期

  “打开心灵是挽救这些已经‘走偏’的孩子的最好办法。”李玫瑾教授动情地说,“但是,这样的孩子心灵通常已经封闭了,成人们只有从他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

  李教授指出,梁攀龙是一个爱画画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比一般的孩子更加敏感、有个性,他们的情感需求可能也要强于其他孩子,他的画中一定隐藏着他的情感和情绪,“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先读懂他的画,进而再走入他的心灵”。

  李教授同时指出,对小攀龙的帮助还应该加入适当的外部强制性的教育措施,因为他的行为已经说明他父母对他的家庭教育的失败。此时,某种社会教育应该及时跟进,给予弥补。譬如,工读教育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此外,人的心理发展可塑性最强的时间是未成年。一旦到了成年,人的个性内容就基本定型了,那时对人的心理问题、尤其是性格上的问题再想改变就有些晚了。梁攀龙现在刚刚12岁,即使从现在起对他进行教育改变,至少也需要几年的时间,如果仅靠他现在的家庭教育,很难做到这一点。“时间已经很紧了”。

  从根本上预防“问题孩子”的出现

  “十几年”,对成年人来说不过是“转眼烟云”。但是为什么一个只生活了十几年的孩子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形成了心理和行为问题?李教授指出,“问题就在‘早期教育’”。因此要杜绝或减少“问题少年”的出现,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李教授指出,首先,现在社会的生存压力远远高于传统社会,因此,年轻夫妇在决定生育孩子之前一定考虑清楚自己将要承担的责任。

  其次,在孩子初生时期,即婴幼儿期(1~3岁),母亲一定要自己带孩子,与孩子有足够的情感交流时间,让孩子形成对母亲和父亲的情感依恋,使孩子有对父母的情感牵绊,这是之后父母与子女沟通的重要基础。从这一点而言,社会要给初为人母的女性以更多的理解和时间。这种理解和宽容其实并不仅仅是女性受惠,而是整体社会受惠。

  再有,在给孩子情感抚养的同时,还要适当给他灌输正确的观念,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有意地对他说“不”,让他懂得“爱”之外还有“约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奖与罚、恩与威并施。

  最后,对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重视家庭的“心理抚养”。在心理抚养中,要让孩子形成对父母的情感依恋与敬畏,要重视“做人观念”的灌输与形成、要训练孩子的行为从自发到自觉、要让孩子交替体验成功与挫折,总之,孩子情感、观念、行为控制、耐挫力等的养成,都需要父母的有意作为。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