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敏文竹器店第五代传人———“竹姐”何瑞珍(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13:05 东南快报
敏文竹器店第五代传人———“竹姐”何瑞珍(图)
  今年是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年”,福州市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在林立都市的高楼大厦背后,掩藏着太多佚散在各个角落的民间传统工艺,这些文化珍宝以及守护他们的民间手工艺人如今是怎样的状况?本报自即日起开始推出关注榕城民间文化,走近榕城老手工(手工艺)的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竹工每日与竹打磨,双手不时会被竹豁开个口子,往往是旧伤未愈,新伤又添。“几十年来,我已习惯了这种伤痛。”作为福州敏文竹器店的第五代传人,竹姐何瑞珍对此显得蛮不在乎,她笑着说,“我的手虽然因这些伤痕变丑了,但我还要再做竹工十几年,直到做不动为止。”

  福州敏文竹器店坐落在福州市澳门路上,那是一间看上去非常拥挤的小铺。小铺里累累地摆放着如今大多只能在旧时乡村才能找到的东西:米筛、圆箩、酒篮、舀酒筒、竹摇篮、幼儿站车、幼儿餐椅、状元车炊米的竹笊篱、涮洗铁锅的竹筅帚等,当然,或粗或细的竹杆是其中的主力。竹器铺和林则徐纪念馆隔街相望,亭亭而立的盈盈竹影与朱墙琉璃瓦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呼应,和周围冰冷的钢筋水泥与眩目的现代霓虹,有了一种时空上的对峙。竹姐何瑞珍和年已七旬的父亲何培藩就在这里日夜守护着他们的竹器店。

  每年这个时候正是新屋入住的季节,前来竹器店订购竹杆、购买竹扫帚的人很多,这是福州传统的风俗:竹杆入新屋能带给主人“节节高”的好运,而竹扫帚能除邪去晦。因此,竹姐何瑞珍最近都在忙着把天生有些“驼”的竹杆以小火慢慢“熨直”了,整日能闲下来的时间不足5分钟。何培藩依伯如今已做不动这项重活了,但每日里仍会待在店门口,攥着木锉刀细细地打磨着婴幼儿竹用具。

  福州北峰等地盛产竹,旧时像敏文竹器店这样的竹器作坊在西门一带可谓遍地开花,然而,当塑料菜罩与金属婴儿车闯入千家万户后,竹器作坊也所剩无几了。敏文竹器店虽然有幸存活了下来,但有些工艺,如今也已出现了断层:伯父编的圆箩,何瑞珍已不知从何做起,家族的第六代传人更是不会做了。

  竹器铺搬到澳门路不过10年,真正的大后方在西门一带。在那里,何瑞珍的伯父守护着一间66平方米的小工厂,何瑞珍的弟弟则经营着另一家竹器铺。在追求着视觉冲击力的今天,他们手中出品的竹器为了保留竹子的本色,仍是连层生油、清漆都不肯涂上,虽然“打扮”后会提高身价。何瑞珍说,百年来我们竹器店的信念不能丢,“我们所做的是百姓日常用品,保持自然就是无害。”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