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彝山深处的那片核桃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13:35 云南日报

  云南日报网

  杨应雄是南涧县碧溪乡新虎村委会老鸦山社的一位普通农民。今天在南涧大力发展泡核桃生产之际,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谈到杨应雄,谈到这个因为栽种泡核桃改变了人生的彝族农民。是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贫困山区农民只要依靠科学,因地制宜靠山吃山,发展特色产业,念活“山字经”,一样可以用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的帽子。

  47岁的杨应雄,家住碧溪乡新虎村委会老鸦山社。1973年只有16岁的他,看到家离南涧县城有40多公里,到碧溪乡政府也有13公里,交通闭塞,信息不通,全家5口人,靠山山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吃,靠水没有水,出门没有路,生活非常困难。难道就只能重走祖祖辈辈贫穷落后的路吗?思来想去,靠山只有“吃山”,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他想到老鸦山人少地多,境内有广阔宜林宜牧的山地资源,有林果业和畜牧业发展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是种植发展泡核桃的好地方。因此他建议在集体的地里种植,但是他的想法受到队里人、家里人的反对,认为不足18周岁的毛头娃想问题简单。在他们的再三劝阻下,杨应雄只好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空地种上核桃籽,待来年才进行嫁接。由于当时他才开始学技术,前几年成活率较低,但嫁接苗能成活百分之一二十他就高兴极了,他发展泡核桃的信心和决心一直没有改变过。

  1981年,老鸦山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户后,杨应雄娶了媳妇分了家,他扩大栽种泡核桃的想法得到了妻子的支持,于是杨应雄甩开膀子大胆地在自家的承包地里种上了泡核桃,成为了碧溪乡在发展泡核桃产业中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如今,他二十多年坚持不懈发展的泡核桃已经成为老鸦山中一道绿色的风景,那几百株泡核桃树已经成为了杨应雄的致富树、养老树、子孙树。

  在多年发展泡核桃的过程中,杨应雄费尽了心机,吃尽了苦头,果树刚嫁接的头几年,他用木柴订成三棵防护桩,围上竹篾,防止放牧或耕种将幼苗折断。看到幼苗长势缓慢,他就细心地给每棵核桃苗增施农家肥,每年至少要为核桃追一次圈粪,哪怕是一棵一点点。为防治树木病虫害,他经常用农药来喷洒核桃树。杨应雄像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般呵护着每一棵核桃树的成长。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杨应雄摸索到一整套嫁接管理泡核桃的好方法,经过他嫁接的泡核桃三年准时挂果,大大缩短了泡核桃生长周期。

  一眨眼,当年弱冠少年,已经成为今天的壮年汉子,30多年来他亲手栽种在65亩耕地中690多株泡核桃,如今已有30%进入了盛果期,45%的果树进入了初果期,收入1000元以上的10多棵,挂果的100多棵。多年来辛勤栽下“摇钱树”,终于结出了幸福果。杨应雄用卖泡核桃所得的钱供孩子上学,搞家庭建设,家里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每年秋天走在果实累累的泡核桃树下,杨应雄心中洋溢着幸福和喜悦。65亩地里690多棵泡核桃不仅改善了他家的生活条件,同时改变了他的人生。杨应雄由原来默默无闻的彝族农民,成为发展泡核桃产业的鲜活典型。他成功不忘百姓,致富不忘乡亲,多年来累计为村里人嫁接泡核桃800多株,成活率都在90%以上,在他的带动下,老鸦山社18户人家68人。共种植泡核桃165亩,1700多株,最少的人家都种上了50株。2004年全村泡核桃产量达9100多公斤,为群众创收7.5万元,人均泡核桃收入1058.8元,户均拥有泡核桃94.4株,成为南涧发展泡核桃产业第一村。王永虹(云南日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