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八旬老翁带病坚持义务指路苦盼接班人(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0日02:29 北京娱乐信报 | ||||||||||
在东直门长途汽车站106路公交车调度室外,每天都有一位老者为过往行人免费指路,他叫谢亮。谢亮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对越自卫还击战?熏离休前是市工商局干部。从2001年9月到现在,无论严寒酷暑,他风雨无阻每天为上千人免费指路。现在,谢亮已经76岁,他说,自己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班人。
现场 行人给指路老人鞠躬 “老师傅,地铁站怎么走?”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问。“往西走200米,大约3分钟。”“到长城怎么走?”“往北走200米坐游2路,现在赶紧去,还能赶上最后一班。”“请问到六里桥怎么走?”“您是到六里桥,还是到六里桥南里,还是六里桥北里……” 昨天上午,记者看到谢老边用手指点边对问路的行人说路线。行李多的旅客,他还亲自送到公交车上。郑州来的丁女士,问完路后给了他5元钱。谢老指着自己的胸牌说:“我是义务指路不收钱。”丁女士激动地说:“首都就是首都,在我们那里问路收10元都不足为奇。老人太可敬了。”边说边让9岁的儿子给谢老深深鞠了一躬。 缘由 三件事触动义务指路人 谢老对记者说:“1999年,我在积水潭找不到44路站牌,就问路边商店的一个售货员,问了三声不理我。2000年我遛弯儿时,一位50多岁的妇女拎着大包小包,问我106路车站在哪儿。当时她已经走过了两站地,要有人指点一下,不就少走这几站路了吗?从那以后,我就有意往东直门长途汽车站附近溜达,发现问路的人特别多。可有人对问路人态度特别强硬,我看不过去。这三件事对我的触动特别大。我家住在这里,对这一带比较熟悉,做一个义务指路人发挥余热何乐而不为呢?” 功夫 整理指路资料20万字 为了炼好“指路功”,谢老没少费心思。北京人手册、北京公交路线图……是他必备之物,有时间就研究默记。他利用自己一票通的优势,坐遍了北京所有的公交车,还沿途记录标志性建筑物。谢老还整理了整整三大本、20余万字的指路手册。他把地点名字进行分类,如按庄、窑、堡、坟、寺等,还有按动物划分,如回龙观、虎坊桥、鸭子桥等。“为了解北京最快的变化,我每天都看报纸,一有变化我就会做修改记录。现在有100个人问路,95个我都不用翻资料!”他自豪地对记者说。 算账 指路一年“损失”30万 据东直门交通队统计:谢老所在的地方一天人流量达10万,公交车和长途车路线共有60多班。谢老自己统计过,逢节假日一天有3000多人问路,平常一天也有1500人左右;行人高峰期,一分钟有20多人。有人给他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人收1元钱,一年下来就是30多万元。“人不能像动物一样见食就吃。一次我到西站接人,我在问询处问火车几点到,就收了我1元钱。不管别人怎样,我就是义务指路,方便每一个在北京的行人。我经常掏钱给那些没钱坐车的人,每月总有二三十元。” 嘲讽 被讥讽为“时代落伍者” 为了给外国人指好路,他还“特意”学了外语。这坏了“黑三轮”的生意,断了他们的财路。一些人指着他的鼻子骂他。“邪不压正,我根本不把这些人的话放在心里。”谢老说。2001年国庆,有位30多岁穿着体面的年轻人足足看了他40分钟,终于忍不住说:“我要是带着棒子,非揍你一顿不可。你是时代的落伍者,都像你这样,什么市场都无法形成。”老人说:“我老了,只能干这点小事,你年轻就做你的大事吧。好与坏让大家去说吧!” 现状 心有余而力不足 原先谢老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雷打不动。可从去年7月开始,为了接送上小学的外孙,老人只能上午“工作”三小时,下午就很少去了。“从做这份工作起,街道给了我很大支持。帮我立了橱窗,配备了桌子、椅子、雨伞、扩音器,还在墙上贴上了‘义务指路点’五个字。前两天又特意给我做了一个‘义务指路员’的胸牌。可我毕竟年龄大了,有时候也觉得累,加上家务事,也有一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前几天单位组织体检,大夫说我右腿静脉曲张严重,让我尽量少站着。” 担心 义务指路要求高 谢老义务指路的第三天,就有人和他一起奋战,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坚持下来。 谢老对义务指路人的要求很高。“除了时间和身体允许外,要有助人为乐的觉悟,要熟练掌握指路的知识,每天都要记录北京的变化,再融会贯通告诉问路人……新人刚来的时候,我自己指路的同时还要听他们说,惟恐有错。有一次我指错了,一晚上都没睡好。此外,还要有礼貌,对行人说话要用敬语,比如‘请’、‘您好’等。最最重要的是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 烦恼 苦于无人接手 现在还有一位退休老人和他一起指路。“其实我特别希望有一个人能接替我的工作,哪怕一周有一天也好。但做好这份工作要上心,要当事业来做。现在,退休工程师李国梁做得不错,但他身体不是很好;以前有一个叫贺楠的大学生做得也非常好,可他毕业了,有更重要的事业要做。我认为最合适的是那些已退休想发挥余热的人,目前能够扛大旗的人我还没发现。” 准备 指到90岁寻找接班人 “想到几千人在这里等我指路,我在家里就呆不下去。说辛苦也有点儿,但这点辛苦和战场上比算不了什么。好多战友为了解放过早地牺牲了,我活到现在很知足。我希望这个接力棒永远传下去,我要给行人指到90岁,寻找合适的接班人。如果我只活到89岁就没办法了……”老人笑着对记者说。信报记者谢长艳
| ||||||||||